在……中,有……才。仿写句子
在森林中,居住着许多小动物。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句式仿写复习漫谈(已发表) 安徽涡阳一中 许昆 “句式仿写”是《考试大纲》中确立的从句子运用角度检测考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考点。
从2000年开始进入高考试验田后,句式的仿写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因为它不仅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甚至涉及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考查的内容也丰富多彩,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涉及对联,诗歌,新闻等众多领域,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
那么什么是句式仿写呢? 所谓句式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具体分析: 一、句式仿写的常见题型 1. 对联仿写 对联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源远流长,形式多样,雅俗共赏。
或吊死问生,或庆婚祝寿,或送行接风,或讽人谢神,或言志体情,几乎无处不可用。
2004年高考中出现了考查对对联题型,拉开了新中国的高考考对联的序幕。
对对联不仅要求上下联结构、字数完全相同,而且还要求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以及内容相关联等。
因此,给出上联要求写出下联是一种更严格的仿写。
例如:(1)下面是林则徐七岁时的一幅对联的上联,请根据上联,仿写出下联,以表现他人虽小,志却高,气却盛。
上联:海到无边天作岸;下联:——————————————。
分析:这是一道对传统文化对联的理解和掌握的好题型。
它不仅考查了对联的知识,而且考查了仿写的内容。
解答此题要严格按照对联的知识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对,语意相关等。
参考答案:山登绝顶我为峰。
(2)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幅幅妙联佳对亮人眼眸,将晚会打扮得更加靓丽。
下面是新年钟声敲响时的给出的上联,请根据对联的有关知识,对出下联。
上联: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下联:———————————————————————————。
参考答案: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
2. 诗意仿写 诗歌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含蓄、凝练等特点,读来朗朗上口,催人奋进。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现在许多诗歌被人演绎仿写,调侃逗趣。
如:“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
”就是一例。
高考作为国考,当然严肃。
但提供一首诗让考生仿写,不失为一种好的仿写方式。
诗意仿写就是很好的一种形式,这种考题的例句是一首内容完整的小诗,诗歌的内容环环相扣,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同时还有修辞上的要求,此考法始于2002年,2004年有多省考到,2005年的北京春招题,2005年江苏高考题都考到这种形式。
可见其生命力很强。
例如:(1)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用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生活是一杯茶,————————— 平淡是它的本色,————————— 苦涩是它的历程,————————— 清香是它的馈赠。
————————— 分析:形式必须是比喻形式,且一定要选择新的本体与喻体,内容上保持意思的完整性。
参考答案:人生是一艘船,奋斗是桨,挫折是风浪,理想是彼岸。
(2)下面是赞扬老师的诗句,请另选赞扬的对象,仿照其形式写一节小诗。
一支粉笔,———————————————— 画出知识王国的迷津。
———————————— 一块黑板,————————————————— 记下老师的无限的深情。
——————————— 一个讲台,————————————————— 映着老师的艰辛。
—————————————— 三尺教鞭,————————————————— 指点通向理想的道路。
———————————— 分析:必须按照上面诗的形式,必须另选赞扬对象。
参考答案:一把锄头,撑起了四方的天空;一顶草帽,遮挡了无数的风雨;一块田地,浸透了晶莹的汗水;一片庄稼,升起了对未来的希望。
3. 命题仿写 命题仿写即先设定一个语言材料,给出例句,再另外命题确定要写的内容,要求考生仿写。
例如:(1)请仿照下面的例句,从“电视机”“书”“放大镜”这三个词语中任选两个解释。
冰:禁不住阳光质询的美玉。
流行病:一种社交能力强,对任何人都没有偏见的疾病。
(1) 电视机:———————————————— (2) 书:————————————————————— (3) 放大镜:——————————————— 分析:两个例句的解释,从形式看,用了比喻修辞,语言别致、形象;从内容看,运用了逆向思维,对大家熟知的事物从另一个角度加以解释,或批评或肯定,令人耳目一新。
那么仿写也要采取这种写法。
参考答案:电视机:井底之蛙的望远镜。
书:开启人类智慧之门的钥匙。
放大镜:在我眼里,一粒芝麻便是一个西瓜。
(2)仿照下面例句,以“微笑”或“心灵”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
例句:眼睛像一片安详的...
1、直到快要考试时,我才知道要复习。
2、我先穿好衣服,接着去洗脸刷牙,又去吃饭,直到七点半,才去上学。
3、我直到现在才把作业写完了。
4、直到失去了,才知道珍贵。
5、直到放学回到家,我才开始写作业。
6、无论你付出多大的努力,只要你没有信心,就一定不会成功,直到你肯定了自己,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7.直至同学们都放学离开学校后,张老师才回家。
8.直至我写完作业,他才刚从外面回来。
无论是披月十载完成《红楼梦》的曹雪芹,还是忍辱负重写成千古杰作《史记》的司马迁;无论是苦心钻研最终发现“镭”的居里夫人,还是患有重病却探究出宇宙成因的史蒂芬·金,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成功。
解析:这道题(开放式),在内容上,例句中的四个事实材料都证明了同一个观点:“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成功”。
因此,仿句中的四个事实材料也要能证明这个观点。
句式上,例句由两个并列的选择复句再构成一个条件复句,因此,仿句也要采用这种句式。
结构上,例句中的每一个分句都采用偏正结构,仿句也要采用这种结构。
那么,这句子可以这样仿写: 无论是运算推理十几年才发现“陈氏定理”的陈景润,还是尝遍百草终究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无论是勤学苦读数十年才完成鸿篇杰作《资本论》的马克思,还是潜心钻研,反复试验最终发明白炽灯的爱迪生,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只要永不言弃,就会胜利。
热爱是什么?热爱是风,热爱是雨。
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要求:(1)必须以“兴趣”为话题。
(2)严格按照例句的形式,不超过60个字。
解析:此题(命题式),内容与原例句无关,以“兴趣”为内容。
参考答案:兴趣是什么?兴趣是热,兴趣是爱。
因为兴趣,我们抛弃了兴趣以外的享乐;也因为兴趣,我们探索奥秘去,收获成果还。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后一个分句务必写出象征意义来。
参考答案:教室前有一块黑板,不,那不是黑板,那是播种知识的沃土。
) 只有波涛澎湃的大海,才能创造出沙滩的光洁与柔软;而平静的湖边,只好让污泥环绕。
(简析:分号前的句子必须是条件关系(必要条件)的复句;分号后的“而”表转折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
参考答案: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与娇美;而孤独的树木,只好任狂风摧残。
) 奶奶说我是一颗小小的开心果 ,总能使她满是皱纹的脸,绽开欢乐的花朵。
(参考答案:爸爸说我是一只快乐的百灵鸟,总能使他满是烦恼的心,升起奋进的火苗。
(关键是比喻,兼语)) 在内蒙人民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参考答案:在学生的心中,粉笔已经不是一支笔,而的一个象征,一个知识凝聚的象征;黑板也不是一个普通的书写板,而是师生交流感情、交流知识的乐园。
) 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
我们选择燃烧,因为燃烧意味着给予,且在给予之时,会让自己闪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我们屏弃腐烂,因为腐烂意味着变质,且在变质之时,会让别人恶心。
) 千里马若不长鸣,就不会引起伯乐的注意,可能要一辈子困于常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毛遂若不自荐,就不会被平原君任用,可能一辈子“锥处囊中”。
结论:人们应善于抓住机遇;敢于推荐自己。
) 有勤,才有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 有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续写式)是结合语境,仿照句子续写,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续写的例子一定是因为“勤”而成功的人,要写出两个由“才有了”构成的并列分句,分句之间要有密切联系。
参考答案: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才有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
) 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长江,又好比慈祥的母亲,点点乳汁;哺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
(参考答案:昆仑山,好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一生沐浴经风,默默地阅尽春秋;昆仑山,又好像顶天立地的男儿,铮铮铁骨,激励着一批批英雄志士奋勇前行。
) 历史是一面镜子。
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① 。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② 。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③ 。
(简析:此题从内容上看要与“讷谏”有关,句式上①②要求假设句,而且①是反例正设,②是正例反设。
③又是一个对比句,可谓综合性强。
参考答案:①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②如果当初唐宗不能听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③善纳忠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
(纳谏者昌;止谤者亡)。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
解题思路:题目中要求考生“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这实际上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所作的规定,内容上说,应该举像李时珍一样在古今史册上有影响的人...
1、时间,抓得住就是金钱,抓不住就是流水。
答案:春天,留住了就是秋实,留不住就是幻梦。
2、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是没有__一颗星的夜空 ,是没有一扇窗的房子。
3、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少一些萎靡;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少一些愁苦。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少一些灰暗。
4、模仿下面的句子,以“历史”与“时间”为本体,写一个句子。
历史是一条长河,时间是涌动着的波涛。
仿写:历史是一首曲谱,时间是跳动着的音符 5、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蓝得温柔恬雅。
西子湖的绿,绿得幽深,绿得潇洒,绿得充满活力 6、按照前半句的形式,用比喻句续写句子。
游子离开了祖国,就像巨轮离开了海洋,就像鸟儿离开了天空,就像猴子离开了森林。
7、按照前半句形式,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浪漫天真;青年是一支歌,朝气蓬勃,优美动听(激越豪壮,催人奋进)。
8、按照前半句的形式续写句子,(注意句式及修辞) 繁花是春天的笑脸,阳光是夏日的欢唱,落叶是秋天的叹息,飞雪是冬天的舞步 9、按照前半句形式,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绿色是生命,生机盎然;红色是激情,热情奔放;金色是丰收,硕果累累; 白色是天真,纯洁无暇;蓝色是宁静,深沉幽雅(或者:黑色是沉重,冷漠无声;紫色是神秘,深邃悠远)(要求填写至少两个句子) 10、仿照例句写比喻句 各种各样的鱼在水中游动着,金色的,红色的,紫色的,有的张着嘴,有的仰着头,有的摆着尾巴。
例句:它们不是鱼群,而是会移动的珊瑚礁。
它们不是鱼群,而是会喷射的火焰山、 它们不是鱼群,而是会闪光的水母群、 它们不是鱼群,而是会升降的潜水艇 11、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_________________ 12、仿照下列句式,再写出两个你对“友谊”理解的语句 友谊是香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①友谊是温暖怡人的阳光,让人倍感温暖。
②友谊是涓涓的细流,可以滋润荒漠的心田;友谊是激昂的号角,可以鼓舞奋进的斗志。
…… 13、仿照前面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盏明灯,就照亮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散发一阵清香 14、生活就是一块调色板,它让我们感受着其中的五彩缤纷;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它让我们领略到其中的甜酸苦辣。
15、仿照下面两句的格式,再写出三个关于书的比喻句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①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②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③书是伴侣,伴我们度过美好人生 16、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下文再写两个句子。
要求与上下文句子的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①人的一生像木,要充实,内涵须深刻(或:人的一生像木,要正直,立场须坚定);②人的一生像火,要耀眼,事业须旺盛(或:人的一生像火,要蓬勃,体力须充沛;人的一生像火,要热情,态度须诚挚;人的一生像火,要燃烧,性格须热情。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17、仿照下面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句子(不超过60个字)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时间好比一艘航船,它能载着我们抵达理想的彼岸;时间如同一面镜子,它能帮助我们征服旅途的艰险暗礁。
18、仿照下边四个句子,请顺着思路再写两句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先进的榜样激励人,以光荣的传统教育人(以伟大的思想启迪人)等。
19、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照下面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股撞开水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的人受到震憾;爱心是一座亮在黑暗中的灯塔,使迷失方向的航船找到港湾。
20、仿照上句,结合课文,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兵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醉翁亭下欧阳修醉翁亭下借景抒怀。
够吗?
仿句训练例谈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和不少地区的中考先后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仿写句子,并且所占分值不低,2至6分不等。
这种题型的出现,把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
可以这样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视仿句训练,既是应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
一、仿句考查题型例谈 仿句题型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一个完整的名句做例句,让考生按要求仿写。
如2001年河南省的中考试题第6题:依照下面的例句,以“你渴望理解吗”或“你希望成才吗”作开头写一句话。
例句: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2.限定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来仿写。
如2002年的全国高考试题中第25题: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3.出现关联词语,让学生模仿造句。
如2002年重庆市的模拟考试题第22题:仿照第10段画浪线的句子(“乐曲忽而高亢嘹亮,忽而又似瀑布飞泻”),以“XX忽而……忽而又似……”为形式造一个句子。
4.提供原句和仿句的开头,要求仿写出与原句大致相同的句子,内容上要求适合原文语境,语意贴切顺畅。
如深圳市2002年中考模拟试题第18题:根据所给文字的开头,再写一个与例句句式大致相同的句子,要求放在此文语境中做到语意贴切顺畅。
原句:“画儿?不,它不是画。
有谁在哪幅画里能听得见那潺潺的流水声,能闻得到那泥土和野草的芳香呢?”曲儿?不,?5.对联的形式。
对联本来就是一对句式相同、字数相等的句子,上下联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或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对出另一句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仿写句子的过程,只是对联本身还有音韵和平仄的要求,比一般的仿句练习难度更高。
如2001年吉林省的中考试题第30题:①上联:读好书乐趣无穷 下联:。
②上联:下联:学子论古今。
不管哪种形式的仿句,所选的例句都比较有创意,能力层次比较高,生动形象,十分精警。
内容上,或是生动的描写,或是精辟的议论,形式上,一般都使用较常见、要求中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对比、对偶等,既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阅读时对语境的理解和把握,考查了学生阅读时对原句进行信息提取的能力。
所以答这种题需要较高层次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学加强仿句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仿句训练方法例谈 我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仿句训练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分阶段、分题型训练的方法进行。
第一阶段,用关联词语仿写句子。
训练题举例:1.原句:“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吧,但这些事情,是无论哪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维护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友邦惊诧”论》) 要求:用“即使……但……无论……就……”的句式模仿原句写一个句子。
2.原句:“那时候,只要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江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要是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教人多么惊喜呀!’”(《我的叔叔于勒》) 要求:“用“只要……总要……要是……那……”的句式模仿原句写一个句子。
3.原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礼赞》) 要求:用“我赞美**,就因为**不但……尤其……”模仿原句写一个句子。
这种类型的训练以课文的原句为蓝本,学生不会因陌生而无所适从,要答好并不难。
要注意的是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否与原句所表达的关系一致。
第二阶段,限定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训练题举例:1.阅读《狮子和野牛》后,请仿照“勇敢是把利刃,可以斩落对手,自大也是一把利刃,却只能割伤自己”这个句式完成下边的句子:是一把利刃,可以,也是一把利刃,可以 。
2.“人们在关注自己是否衰老时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官,不妨自己诊断一下,你的鼻子嗅得出四季的不同?①?②?你的皮肤能否感觉出海滩上沙粒的粗细和清风的疾徐?如果这些你都可以,那就不能以为自己衰老了。
”请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构成排比。
3.“当某种细菌入侵人体,人体内的信号队伍马上播发紧急警报,并且告诉‘白细胞兵团’,敌人在何处,兵力有多少,同时立即扫清白细胞部队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并派出‘部队’包围‘侵略者’,个个细胞严防死守,不让它们逃跑突围,等‘大部队’一到,一场恶战就开始了。
”请以蜜蜂采蜜为内容,模仿这段话的形式,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4.对出下联,表现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上联:站起来当伞,给群众遮风挡雨; 下联:,。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常用修辞手法,仿句题中考查得较多的是比喻、排比、拟人、对偶。
这种题目需穿插在文段阅读中进行。
这种练习,让学生能真正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而不是死记条条框框,能体会到仿句的真正目的——运...
1、审清题干,明确仿照内容。
找出例句中的显形信息或者隐性信息。
但是一部分同学总认为题干就那么几句话,有什么好审的,我看了一眼都能背出来。
殊不知,背出来了也不等于你就审清楚了。
另一种情况是一部分同学心中似乎明白了,但不能在答案中有效地体现出来,可谓“心中有,手中无”。
要真正做到明确显性要求,可采用分项列举的办法,把题干的要求进行分解,把每一小点写在草稿纸上,并标上序号;或者用铅笔轻轻地在题干上标上序号。
我们可以分解出三个显性要求:①添上恰当的主语,②句意与下句密切关联,③句式基本一致。
(检查答案时,我们要反躬自问:有主语吗?主语恰当吗?与下句的关系密切吗?句式一致了吗?)仿写的句子只有符合了这三个要求,才能算是正确的。
隐性信息所隐含的内容要通过例子进行综合分析才可以得到。
隐性要求也是复杂的。
但是不管例句如何变化,我们大致可以从这样几方面来考虑它的隐性要求:看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是整句还是散句,是肯定句还是否定句,是长句还是短句;看单句内部短语的结构,看复句中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看语体色彩,看感情基调;看关键性词语等等。
同学们要十分重视对隐性要求的分析。
2、找全其模仿点,确定陈述对象 (1)、句子形式:因为句子的类别不同,语气也就不同,表达效果也就随着有所不同。
这方面的研究内容除了“语气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之外,还应包括特殊语序、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连动句、兼语句、提示句、总结句等要一一加以分辨,防止“走形”。
等。
在复句的仿写中有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转折句等,也就是要侧重于整句。
如是复句,仿句也应是复句,且假设、因果、递进、并列等复句关系也应一致;如是单句,仿句也应是单句,且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相一致。
(2)、修辞角度:这种题型往往要做到修辞一致,这就要求同学们对常用的八种修辞能正确理解,并能熟练运用。
这八种修辞是比喻、比拟、排比、反问、对偶、借代、设问、夸张。
如修辞使用不当,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同学们在初中阶段主要要掌握的有比喻句、排比句、对比句、对偶句等形式。
比喻句的要求是要有本体和喻体,要有相似点,讲究贴切、通俗、形象;而排比句的要求则是讲究结构相似、意思连贯、语气一致等。
(3)、色彩角度:如1994年全国高考题的例句主要内容是“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这句话从感情上讲,饱含褒扬之情。
而且仿写的语句大多是要求富有哲理的,或者意蕴含蓄的,这就要求同学们首先应该领会或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把握上下文的意脉,防止“形合而意离”的仿写。
[例句分析]: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钱能买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这个句子,从形式上看,必须与例句相同,肯定否定的两个句式组成转折复句,几个复句又必须组成排比句;从语意上看,“能买到”的都是有形的、可感的、物质的东西,“不能买到”的都是无形的、抽象的、精神的东西,仿写的时候要注意分析这些隐含的信息。
如: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钱能买到时装,不能买到美丽;钱能买到朋友,不能买到友谊。
钱能买漂亮的眼镜,但买不来明亮的眼睛。
钱能买高档的钢笔,但买不来敏捷的文思。
钱能买来芬芳的玫瑰,但买不来真正的爱情。
钱能买来名贵的篮球,但买不来精湛的球技。
钱能买来精确的钟表,但买不来流逝的光阴
仿句考查的知识点 : 1、考查同学们对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同学们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
例如: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
希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目从句式上看是陈述句。
在修辞上运用了比喻,同学们要注意比喻运用的得体,比喻的艺术贵在创新,要寻找新鲜、活泼的喻体,保持上下文的协调性。
如:希望就是一颗永不陨落的恒星。
希望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2、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多妩媚;月亮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燕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是问答式的仿写,在回答上运用拟人的修辞,要求天下们针对性进行回答,有一定的开放度,但是在解题时,要注意结合回答对象的特点。
如:我纯洁的心灵多明亮;我奋斗的人生极美好;我燃烧的青春极辉煌。
3、是对同学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检测,包括道德素质,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例如: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这道题既是续写又是仿写,要求同学们对句子进行仔细分析品味,揣摩出句中所阐明的意义。
除了要把握仿句的句式(如果……就……)及修辞(比喻、排比)外,尤其要注意句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奉献精神)。
这就要借助自己的感悟,写出富有生活哲理、启迪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句子。
仿句题的题型 1、套用式仿写题 [考题1]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 (2002年北京东城区中考题) [解析]做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意,辨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直接套用。
例句从内容上看,写出了秋天的三个特点;从句式上看,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因此本题的仿写重在仿句内容的选定,其句式只需直接套用例句。
内容的选择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或物,关键要把握其特点。
如: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2、修改式仿写题 [考题2] 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后为: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2002年天津市中考题) [解析]此题是在原句基础上进行修改式仿写。
题目要求删改后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即两句在词语和句式方面都要分别整齐相对,既是对后句的修改,又是照前句的仿写。
据此不难得出对仗工整的修改句:近看西北,造数间临水轩斋。
3、续写式仿写题 [考题3]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2002年安徽省中考题) [解析]这道题既是续写又是仿写,要求学生对句子进行仔细分析品味,揣摩出句中所阐明的意义。
除了要把握仿句的句式(如果……就……)及修辞(比喻、排比)外,尤其要注意句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奉献精神)。
这就要借助自己的感悟,写出富有生活哲理、启迪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句子。
如: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装点一分春色。
4、造句式仿写题 [考题4] 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
示例:(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1) (2)(3) (2002年福州市中考题) [解析]本题其实是让学生在理解“摆渡”一词的基础上,展开联想,用“摆渡”造句,仿照示例的格式“ 把摆渡到 。
”仿写的关键是对“摆渡”一词比喻意义的真正把握。
因此也不难联想到类似例句中“作家”、“希望工程”的“摆渡者”:教师、父母、医生等。
仿句:(1)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
(2)父母把子女摆渡到成人的世界。
(3)医生把患者摆渡到健康的乐园。
遵循四大原则:(1)结构上要与例句一致;(2)修辞格要与例句一致;(3)仿句的意韵要紧扣例句;(4)仿句不能过于平淡,要有一定文采。
故而考生在构思时一定要有想象力,因此,平时要善于积累优美意象与好词佳句。
总结仿句的步骤及技巧 不同仿句类型及其解法,细细的品味,我们会发现,其实所有仿句题的解题步骤与技巧是大同小异的,我们可以把仿句的技巧概括为:一定、二想、三连。
一定:就是定仿句类型、定修辞、定母句及框架; 二想:联想、想象一些与句子阐述意义相关的事物; 三连:把前两个步骤连接在一起。
这样我们的句子就仿成了,仿成之后...
爱情说说我的心里话:喜欢你这件事太直接,没办法拐弯抹角
1.你总是有办法轻易做到,一个远远的微笑,就掀起汹涌波涛。2...(10 )人阅读时间:2021-11-21伤感爱情长篇说说,伤感爱情长说说大全
1.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果当初把那份炙热的爱藏起来,现在是不...(14 )人阅读时间:2021-11-21生日送给妈妈的话 祝妈妈生日快乐的话
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生日送给妈妈的话,以及祝妈妈生日快乐的话...(8 )人阅读时间:2021-11-21土味情话表白文案 没几个妹子经得起这样撩
01 “你知道我半夜醒来最想看到什么吗” “什么” ...(12 )人阅读时间:202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