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有听说过,甚至也有学习过的。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再别康桥介绍吧!
一、再别康桥介绍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浓郁、真挚、隽永。
(情感困惑加导师\/信,一对一免费分析)
1、创作背景
再别康桥介绍: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命。
2、作品鉴赏
2.1、文学赏析
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这节与第三节诗联系紧密:“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还有,它并没有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第二节是化客为主,第三节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这就是所谓的: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四节是转折点:这节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有的红,有的绿,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这个"揉"写的很好,同时也是自己梦想的破灭,闻一多先生纪念他的长女夭折时写一首诗,曾用了一个比喻:“像夏天里的一个梦,像梦里的一声钟。”说明梦境是美好的,钟声是悠扬的,然而是短暂的,与陆小曼不和,很消沉。
第五节,他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着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回到现实仍然是哀伤,所以“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第六节诗是情感的高潮,这里充分表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还有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所以“箫”来比喻“悄悄”来说明诗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动作带有诗人的感情,接着"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歌讲究精练,一再重复“沉默”“悄悄”“轻轻”,是强调重点,并不是浪费语言。
其实“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例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语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再如苏轼的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他回忆他的妻子王弗死后的十年,回忆他们相见的时候“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下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在言外,旨在象内”。“写景即抒情”。所以“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很深长的意蕴,又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这样的好诗词。说沉默时感情最深,就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达时机、船都已走了,但送别的人伫立不动,若有所思。康桥尚且如此,诗人何以堪?实际反衬了诗人对康桥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带着诗人的主观感情了。
第七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是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诗人闻一多20世纪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2.2、名家点评
陈伟农:《再别康桥》一个不可缺少的魅力在于它的音乐美!
章景曙:(徐志摩)和林徽因在康河相识相恋后。他期盼着能生活在一起,可不没有想到当他和张幼仪离婚后,才女林徽因却突然回到国和梁思成结婚了,一向有绅士风度的诗人只能将往昔生活的甜蜜回忆,通过诗歌委婉而又含蓄地表达,这么说是因为诗中的很多地方都有暗示。
二、再别康桥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23年成立新月社。
以上是再别康桥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