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们总会对自己说;我不够好,我想我不够好,是我不够好。但其实这种想法是很典型的自卑心态,这是我们要去克服去改正的。
一、真正的自信来自于对自我的接纳
有人说,一味取悦别人,就是低价值感人群的自欺和自伤。
(情感困惑加导师\/信,一对一免费分析)
1、“我想我不够好”这种想法就是自欺,以为幸福完全靠外求,觉得光靠取悦就能赢得感情。
2、“是我不够好”这种自伤是在取悦别人的时候,完全忽略自身感受,进而伤害自己的内心。3、心态学家詹姆士.杜布森说:真正的自信来自于对自我的接纳。换言之,一个不自信的人其实就是一个对自己不够接纳的人。经历过家庭不和,被父母辱骂甚至抛弃过的孩子,就很容易对世界充满不安,对自己充满怀疑:我是不够好,我不被爱,因此我要想建立关系,就必须讨好和取悦别人。
二、如何将外部动机转为内部动机?
1、大部分的心态问题,都是由童年引起的,因此有人说了这样一句话:”童年就是一个人的命,是改变不了的”。这句话表面没有错,因为我们的确无法改变童年,但我们可以减少童年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2、大家都知道,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动机的,这个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过去的行为动机是外部的,会认为自己的幸福密码掌控在别人手里(过去是父母,后来是恋人)于是要通过讨好和取悦去获取。而将来我们可以将其改为内部动机,多关照自己的内心的感受,觉察自己在付出前的情绪变化,问自己是真的因为快乐,还是对童年强迫性的重复。只要能分辨出这两点的区别,就能结束取悦,尊重并接纳自己。
三、灌输爱的观念
1、我们要源源不断的去给孩子灌输接纳和爱,帮助他建立一个新的正确的认知:就算我想我不够好,是我不够好。但父母依然会是无条件的爱他的。通过父母无条件的爱,来帮助孩子完成对自我的接纳,这就是将外部动机转为内部动机的过程。武志红有本书叫做《为何家会伤人》就说过:“父母都说爱孩子,但却并不懂得如何爱孩子。因此在大部分人的成长历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来自家庭的伤害,童年里我们无力改变什么,但成人以后,如果我们觉察到自己的痛苦来自父母的影响时,我们就可以终止对自己的不满和指责,用自己的力量来疗愈和改变一切。”
2、对于人际关系中取悦和卑微的这部分,我们也可以从童年的影响中慢慢剥离出来,通过觉察情绪,调整认知,修正动机来完成对自己的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