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友伴情感网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当前位置: 友伴网 > 情感课堂

离婚冷静期的好处(离婚冷静期的好处和弊端)

时间:2021-11-09人气:作者:
离婚冷静期的好处

如何看待离婚冷静期法律层面

结婚前,有恋爱过程;离婚时,有冷静期;对等。离婚冷静期的法律效果就是让即将离婚的夫妻双方有考虑反思夫妻生活的一定期限给予更多的机会慎重选择离婚,这也使得即将结婚的双方在考虑结婚时候也更为谨慎。这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我国法律规定只保障离婚时的损害赔偿,没有离婚无过错方是不能得到相关的赔偿.我曾经写过相关的毕业论文,希望可以加入第三者的赔偿责任和建立婚内损害赔偿制度.好事,近几年我国离婚率不断上升,其中有好多是冲动离婚。离婚冷静期可以防止夫妻因为一时冲动而离婚,对降低我国的离婚率有帮助其实归根结蒂就是要证明“感情确实破裂”。我们在生活,常遇到,夫妻争吵中,常常话赶话,最后两个人很激动,就说要离婚。然后彼此没有了台阶,然后,就真的领证离婚。冷静期,其实就是防止此类事件发生,维护家庭稳定。毕竟人之间的感情极其微妙。另外,在冷静期间,其中很多的财产分配,也会更仔细考虑,防止后悔。再就是如果家庭暴力,就不存在冷静期了,法院直接判决。因此,冷静期跟离婚自由并不冲突,而是再一次的机会选择,以免以后有问题,也减轻将来可能发生的诉讼成本。

离婚冷静期究竟是好是坏?

2018年7月16日,广东高院发布了《广东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程序指引》,正式宣告广东进入“离婚冷静期”时代! 01 离婚冷静期什么时候出现? 广东高院设置了两种冷静期,一个是“情绪约束冷静期”,另一个是“情感修复冷静期”。 情绪约束冷静期 诉讼中你情绪太激动?好办,先冷静20天再说。 离婚纠纷中,如果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冷静处理,大部分在民政局就能协议离婚。剩余的离婚纠纷,在立案登记前,诉前调解也能化解一部分。法院受理后,诉讼中调解又能化解一部分。 只有矛盾较深的离婚案件,才会由法院审理后判决。这类离婚案件中,不乏部分当事人感情用事,不能理智对待离婚,当庭情绪激动,如果法院继续开庭,很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甚至引发社会恶性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设置个冷静期,约束下当事人的情绪,20天的时间,该冷静的也自然能冷静下来了。超过20天,还是觉得日子过不下去,那就继续开庭审理。 如果在冷静期,夫妻双方和解,可以申请撤诉或者申请人民法院确认。有效化解矛盾,而且减少了法院的案件,可谓一箭双雕。 情感修复冷静期 你不想离婚,而且愿意修复感情,法院也觉得你们有和好的可能。这个时候,法官会给你们设置了一个60天的“情感修复期”,让你们好好“珍惜”这段姻缘,再冷静冷静! 由此可见,法院设置情感修复冷静期,也是有一定条件和基础的,并不会任意设置冷静期,为了减少案件而推脱责任。 02 离婚冷静期可以终止吗? 广东高院也考虑到离婚冷静期可能发生家庭暴力、吸毒、转移财产、藏匿未成年子女、故意拖延诉讼等情况,一旦出现,离婚冷静期就会终止。 转移财产的问题,可以在诉前或者诉中(包括冷静期)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冻结银行账户、查封房产等。与冷静期配套出台的,还有财产申报制度。 如果当事人拒绝进行财产申报、故意不如实申报财产的,对拒绝申报或不实部分共同财产,予以不分或者少分。 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可以在起诉离婚时,申请人身保护令,法院会在48小时内作出人身保护令,禁止家暴一方接近另一方及其近亲属。 当事人主张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提供书面或者口头陈述、伤情照片、病历、带有威胁内容的录音或者手机短信、对方出具的悔过书、保证书、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予以证明。(看到这里,你学会搜集家暴证据了吗?) 除了家暴可以提出行为保全,抢夺、转移、藏匿未成年子女的,也可以向法院提出行为保全申请,由法院作出裁定,责令对方当事人作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 而且,抢夺、转移、藏匿未成年子女的,反倒给了另一方终止冷静期的条件。 由此可见,设置离婚冷静期的,往往是那些情感尚有修复可能的案件,或者当事人因为情绪激动,而无法理性继续参与庭审的案件。 如果一旦夫妻双方存在离婚的法定事由(家暴、重婚、与他人同居、分居满两年等),法院会根据法律和证据,准予离婚。2017年9月份,济南一批法官,又开了济南“先河”:市中区法院在全市首推“离婚冷静期”制度,在三个月的期限内,双方需保持冷静和理智,原则上不准提出离婚,该冷静期对双方具有约束力,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冷静期内,如果双方已和好,可到法院撤销起诉;倘若确实属于“死亡婚姻”,则按照流程进入审判程序。 离婚案件设立“冷静期”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记者了解到,《新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这里的“调解”,就是“离婚冷静期”的法律依据。“冷静期”的设置,也是在此前一些调解方式基础上的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