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能中,就会对自己爱的人抱有期望,这是无法辩驳的事实。
你爱他的时候,会对他好,会关注他对你的一举一动,会幻想两个人的未来,会参与对方的情绪和生活,会渴望他给你反馈,跟你互动,同样爱你。
就连这世界上最爱你的父母,都做不到一边爱着你,又一边高高挂起地自给自足,无需你的任何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期望。
他们希望你孝顺懂事,希望你争气出息,希望你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希望给自己脸上争光... ...
所以,在任何一种亲密关系中,“爱”本身就存在私欲。
换言之,在一定范围内的期望,是正常且维持双方关系亲密的重要方式,健康且必要;
但超越了这个安全范围,就会形成典型的焦虑型依恋,对关系维持和自我感受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如何区分自己是否超越了“正常期望值”的安全线?
当你在恋爱中产生如下心态时,才算是超越安全线带来的过度期望,欢迎对号入座:
1、严要求,高标准,要求对方安全按照自己的形式走
你不允许对方在感情中有独立的处理方式和爱意表达,而是要求他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完全达到你心中拟定的标准,才算满分。
否则就要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认为对方不爱自己,认为对方不用心等。
比如,你看到网络鸡汤文上写“完美男友应该这样做”,转头就要立即给一无所知的对方下套、考验,观察对方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内心的预期——但其实此预期可能原本就不科学反人类,你却看不清。
2、渴望对方包揽关系中的所有麻烦事
在你的观念中,“坐享其成”才算是被爱的最高级表现。所以,在情调之外,你仍然渴望对方处理关系中乃至你个人生活里的所有麻烦事和坏事。
吵架永远要他先低头、问候永远要他先主动、事事都要以自己为重;花要他买,饭要他做,感情要他来引导。
尽管你深知自己能做到,也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但潜意识中仍觉得“被爱”=“享受”,所以期待对方去承担本不该他承担的责任。
3、渴望对方为你放弃自己的正常生活
换言之,你希望自己的到来能占据他的整个生活,挤走原本存在在他生命中的所有人和事,甚至他的兴趣爱好。
所以,关系越近,你的占有欲越强。起初还会懂事地主动给他私人时间,后来连普通的朋友聚会都用来大做文章。
你希望他时刻围着你转,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你身上,为你疏远自己的朋友甚至父母。
4、掌握不好爱情的比重,过度在意对方
你不仅渴望他为你放弃正常生活,也自愿为他放弃原本属于自己的生活。
他在你生命中的所占比重太高了,高到你会为他无底线地放弃一切与他同级相争的人和事,永远把他排在第一位。
投入得越多,在乎得也就越多,所有精力集中得到的,必然是患得患失和极端占有。
走火入魔了,生命里只有他一道光了,这就是期望值的用力过猛。
5、发现自己的状态大不如前,开始自我怀疑,敏感忧伤
哪怕你无法分辨自己在过程中的行为,但你一定能感受到此时此刻的自己什么状态。
跟恋爱前比,你是更加温柔自信、慢慢变好了;还是更加卑微敏感、自我消耗了?
在排除对方是个渣男/不爱你的情况下,如果你的状态明显倾向于后者,是严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也就说明你在这段关系中用力过猛,期待太高。
以上五个标准,能让你分辨出自己在关系中的期待和偶尔的缺乏安全感,是否处于正常值。
如果你根本没有这么严重,那就安心即可,不必过度焦虑,反而弄巧成拙;
但如果你不幸中招,那就的确需要调整自己在恋爱中的状态了。
二、如何调整自己在恋爱中的焦虑状态?
1、学会摆平自己的情绪
你要学会自己哄自己,而不是充当情绪的煽动者。
当你在关系中玻璃心、太敏感,退一步自我调节,进一步胡思乱想的时候,千万不要煽动自己的情绪。
人有时并不是被事实伤害,而是基于情绪变化导致自我暗示。
换言之,当鸡毛蒜皮的小事触动你的情绪时,如果你没有及时压下去,而是放任自己把事态夸大化、严重化,导致情绪失控,那么你就注定会失去安全感。
2、不要过度付出
基于现在的基础上,少给对方一点好处。
付出是没问题的,但你要有效付出,而不是有什么给什么,把自己掏空,却不是对方真正需要的。
其次,对于在感情中缺乏安全感的人,十个有八个是对自己的要求偏高的:明明付出五分就可以摆平的事,你一定要付出十分,以此来收获对方的认同和依赖。
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凡事问心无愧就好,但不必事事竭尽全力,因为你消耗的是自己的能量。消耗了,就注定要期待反馈,反馈不足,就注定感到受伤。
3、反客为主,让对方失去安全感
快速收获安全感的方法之最,叫做“让对方失去安全感”。
你不是想被关注吗?不是想被喜欢吗?不是想被捧在手心吗?那就直接去执行。
这种执行,不是苦口婆心的教唆,不是歇斯底里的威胁,也不是怨天尤人的示弱,这些都是在对方身上下手,你用一张嘴改变不了他的本能的——而是通过在自己身上下手,让对方水到渠成地关注你、喜欢你、紧张你。
怎么好看怎么来,怎么优秀怎么来,怎么在异性群体中吃香怎么来,当然,这一切行为,是你客观价值的提升,必然带来的是对方对你的欣赏和垂涎。
深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书籍《非暴力沟通 · 两性篇》译者,大连市心理协会会员,34岁, 已婚已育,愿意分享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