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俩是异地恋,同地相处52天。 异地谈了三个月。莫名其妙他跟我说,女孩子过了28岁就不好找对象了,约定半年后分手。为啥要约定半年后分手!而且在约定分手之前我俩还在甜甜蜜蜜的聊什么时候见一面,去哪里见的问题!
不过在他提出之前,我俩刚在一起因为预料到会异地的问题,我也说过等我离开那个城市我们就分手,只是后来感情特别甜蜜,就没有再提了。
后来我说何必约定半年后,现在就分不是挺好,他又解释他没有意识到那时一个分手预定,他没有觉得我们半年后一定会分手。
但我还是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分手约定。
这个问题只能靠猜。
假设搞个第三方采访,建立在对方完全配合、敞开心扉的情况下,他估计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
我倾向于认为,这个说法,只不过他不经意间的情绪「侧漏」。
好巧不巧,又刚好给你看到了那裤间的一抹殷红。
为啥会「侧漏」?
你应该比我有经验。
1、量大。
2、有动作。
3、没有防侧漏设计。
你们彼此对异地有不安、有介意,是一开始就存在的。
后来感情特别甜蜜,这当然是好事,但那个唯一的问题,就会显得很碍眼。
热恋期,越会感受到缺陷的阻滞。
就如同越漂亮的脸蛋,越不能容忍上面有颗青春痘。
同地相处52天。 异地谈了三个月。
你算的真精准(你的量也不少)。
那么可以看到,异地的时间已经跨过了不是异地的时间,当还没有面对异地的时候,就觉得它是问题。当它来临的时候,肯定这个量就自然地,开始明显展现。
所以量大。
你有一个疑惑是,对方的这句话,好像有点前言不搭后语,很突兀,是突然地涌出,对吧?
明明之前还在甜甜蜜蜜的聊什么时候见一面,去哪里见的问题。
这里的逻辑在于,刚好你又会发现,这个话题,恰恰是异地恋造成的。
不是异地恋,需要这么正式,见一面,去哪见,都要提前计划么?
两者内容上是有连贯性的。
存在由A触动B的逻辑。
所以有动作。
至于有没有防侧漏设计?
我不太清楚。
有这种约见面的计划,也算是一种。
只不过显得就有些单调。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其实再强的防侧漏设计,也仅仅是防,依旧有漏出来的风险。
对吧?
综上所述,现在出现情绪「侧漏」,并不是不能理解的。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又在于,为什么这种情绪上的展现,是以「分手约定」的形式出现?
我猜测跟你有一定关系的。
你给我的感觉,是一个想要理性生活,却实际用感性生存的女生。
所以你会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去预料到有异地的问题,会提出「离开那个城市我们就分手」。
你应该是想体现一种对生活的淡定,营造一种我们单纯的、纯粹地谈爱情的新时代观感。
你想要理性生活。
但后面,你却因为感情特别甜蜜,所以终止了这个约定,没有再提。
你实际是用感性生存。
你没有再提,并不表示这件事就是解决的,你可以用感性去忽略,但对方未必做的到。
一般来说,男性是比女性更加理性。
同时你当时的行为,也给对方提供了一个「理性模板」。
当他对此,有情绪上的波动时,就优先套用了这个模板,潜意识可能认为,毕竟你也用过,可能你也能理解。
再来看,那句话:
女孩子过了28岁就不好找对象了,约定半年后分手。
你看到的是后半句,是一个分手约定。
但有可能(要根据当时的语境去考虑),对方的情绪「侧漏」,倾向的是前半句的表达。
目的不是获得一个双方签字画押的约定。
而是试探你的态度,寻求你的安慰,引起双方的讨论。
他内心预判的回答,也许是:
干嘛突然提这个?不是好好的么?怎么了?
现在都不好找对象了,你还想跑!
你神经病啊?没事找茬么?
怎么了?其实你还是觉得咱们不适合吗?
他可能也没想到,你的回答会是……那么威武雄壮!
何必约定半年后,现在就分不是挺好!
所以,他才会又解释:没有意识到那时一个分手约定。
按照这样,整个逻辑链条是走得通的。
面对这样的情形,要理性看待,不用过于恐慌。
尤其!
不要去引爆问题。
你都先「侧漏」过,就别看到,人家裤间的一抹殷红,就要冲上去,硬扒人家裤子,还问这是啥!
如同:
我看完这个电视剧,就去写作业。
我吃完这根冰激凌,就开始减肥。
我把这部剧追完,明天就调整作息。
只要没有伴随实际行动,喊出来的口号,其实跟打呼噜是没啥区别的。
你要做的是,顺着根由,去做好一个疏导者,维护者。
逐步打造更加安全、贴身、舒适的防侧漏设计。
这也是你们彼此都应该有的课题。
以上是猜测,仅供参考,如有雷同,可能就是猜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