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天气,适合郊游,不热不冷,偶尔有点小雨,感觉挺好。
周末,几家人相约看花,女人们来搞摄影,孩子们来儿童乐园,男人们则凑到一起烧烤喝酒。
我不喝酒,又不搞摄影,那咋办?
我帮大家看孩子吧!
我领着五个男娃,一个女娃,跟他们讲,别打架,注意安全,尽情玩吧,我就在门口,有什么事喊我。
放羊了。
没多久,几个孩子争起来了,因为捡到了一块骨头,带牙的,有点像狗骨头,捡到骨头的孩子过来问我:叔叔,这是什么?
我煞有介事地表示很惊喜:哇,恐龙化石。
于是,他大呼小叫的:我捡到化石了。
几个孩子就追在后面抢。
有个小孩,个头比较小,不擅争,所以冲我发脾气,叔叔我想要……
我说,咱不要,那就是狗骨头,有细菌。
小个子又大呼小叫地跑了:叔叔说了,那是狗骨头。
游乐场里的设备基本上都是免费开放的,只有三台挖掘机是收费的,卖票的阿姨过来问过我,意思是玩不玩?
我跟她说,我是幼儿园老师。
她懂了。
因为狗骨头,几个孩子抢了有半个小时,抢来抢去,最终让我来做裁判,我忽悠他们几个:要不咱用化石来钓鱼吧?
纷纷喊:好!
我把骨头给扔湖里了。
没有后续了……
他们又去寻找别的乐趣去了。
大家好,我是Huang,喂狗(WeGo)恋爱援救联盟成员之一。今天说一个我自己跟的大客户的疑问。我这个大客户的案子相对来说有一定独特性。
独特在哪里呢?
她挽回的对象,处于想分手又舍不得的状态。
我的大客户对于挽回对象来说,可以说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对方在游离。
我大客户就很纠结,这搞啥呢?什么鬼?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为什么会有想分手,有舍不得这样的心理?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矛盾,但是其实不难解释,一句话就可以解释的到。
舍不得的是曾经,想分开的是现在。
她跟男友从大学就在一起了,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形影不离。那个时候她男友是很满足的,从手头上的资料来看,这个男友小时候父母总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只能照顾她的起居,却无人听他诉说内心的烦恼。
父母偶尔回家,也常常是为钱而吵架,因此男友并未学会如何与人好好相处和交流。进入大学后,宿舍里的同学似乎很快都能打成一片,但是他不行,始终感觉格格不入,倍感孤独。
然后这个时候,我的大客户出现了,填补了对方独来独往的大学生活的空缺。
这个过程是“舍不得”,因为这个阶段我的大客户是对方这个人生阶段中,无可取代的。
大四开始麻烦了,自己呢要去“一展抱负”,男友呢?学霸嘛,考研。
异地干扰出现。
慢慢的生活差异就很大,这个我们之前的文章,也是有分享过,异地干扰往往会导致两个人不能有同步性,一个人快,一个人慢,结果就会发现“你变了!”
之后又因为一些矛盾点,一些干扰因素的出现,最终男友就会有“你还爱不爱我?”这样的情绪。他会开始纠结,会有想分手,但是又有舍不得?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少男少女在度过最甜蜜的“恋爱激情期”后都会面临的心理落差。
恋爱时,因为新鲜好奇、感受到情感上的融合与被重视,人总是不吝于通过积极主动的付出来获取关系的稳固和对方的认同。
当内心的需求被一定程度上满足后,即通常表现为“我知道对方总是在那里”,则激情开始慢慢退去,人的惰性以及现实环境(如工作压力或异地恋等)开始让人不再花大量的精力于经营情感之上。
大家要记住爱不是一种状态,不是一种一旦建立就会恒久不变的事物。爱就像一株植物,它需要合适的环境,天天有人给予阳光雨露,细心呵护才能够茁壮成长。
有位姑娘留言说,她和相恋8年的男友,终于要谈婚论嫁,心里却不太确定对方是否可嫁。男友有很多让她中意的地方,比如:
“我喜欢他的一些性格:直爽、敢作敢当、善良、乐观”;
“他有自己的想法”;
“他对我很信任”;
“我是喜欢他的”;
“我知道他是喜欢我的”但同时,男友也有许多让她感到迟疑的地方,比如:
“他固执、无趣、单调,平时也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
“我们有时异地,所以感觉没有关心,感觉有男朋友也没什么用”;
“他不爱交流,话很少。我害怕和他结婚后,没什么话讲,不能一起讨论看过的文章、学过的知识、生活所见所闻,我会觉得灵魂上的孤独”;
“我很希望找一个能够有情绪价值、懂得关心我的人,但感觉他不知道该怎么和人亲近”。这位姑娘在选择中的困扰,可能我们或多或少都有遇到过:让我们感到无法确定的,不是是否喜欢对方,而是和对方是否真正适配。
而当我们对彼此是否合适产生怀疑时,又可能会责难自己:如果真爱一个人的话,不是会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吗?我会考虑具体的条件,是不是太世俗,或者对对方不够真诚呢?
其实,喜欢对方是一回事儿,认定对方可嫁可娶是另外一回事儿。
说回我大客户这个案子,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我大客户的男友,之所以现在在游离,就是因为两个人的感情出现了不同步,粘度缺失,IOI指标衰减,但是由于之前的感情沉淀,所以断也断不掉,一起又勉强。
作为这种案子,我们要挽回,大致的一些思路我们之前也有在相关的文章说过,今天就不多做赘述,今天我们主要还是从如何消除对方这样游离的状态,解决他要分手,却又舍不得。他爱我,却又不知是否娶我?这个问题的角度来做一些建议。
我们首先要明白大多数人在择偶的过程中,都希望能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在可能的范围内找到整体条件最优的伴侣。
令对方选择困难的,是“整体”这两个字。
所以,我们必须分清两个概念:最低标准 vs 理想标准
以外形为例,我们可能会巴望对方长相惊艳[理想标准],但最不济,也不能让我们心生厌恶[最低标准]。
同时,不管对方在某方面多么出众[超过理想标准],如果在另一些方面非常差劲[低于最低标准],在一起也容易出问题。
对方的纠结,正是在最低标准和理想标准之间的纠结。
往往有两种:
1、对方在某些条件上达到自己的理想标准,而在其它条件上却低于最低标准。这种情况下,要放弃,觉得遗憾,要接受,又觉得心里不踏实。
2、对方各项条件都达到最低标准,但都不够理想。这种情况下,要放弃,觉得不舍,要接受,又觉得略略嫌弃。
我这个大客户通过这边的一个判断,是属于第一种。她的“其它条件”低于最低标准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而是因为后面出现异地干扰之后,对感情维系处理不当,一步步衰减导致的。
这个时候要怎么办?是不是像之前我写的那篇异地的文章那样,开始补短板?
不适合。一来他们现在还没分手,这个时候补短板,会更容易暴露短板。二来因为我这个大客户在找到喂狗恋爱之前,做了很多偏离的错事,导致现在没办法补。
那该如何呢?
按照我现在给她安排的思路,是从齐加尼克效应这样来做一个切入,争取达到推进的效果。
简单解释下什么是齐加尼克效应吧。
很多小伙伴都会喜欢追小说,或者追电视剧是吧?
这种动作甚至可以说是抑制不住的。
你们有没有问过自己,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冲动?这样的欲望?
通常我们不会深究喜欢看小说的各个原因,只是简单地归因:之所以看小说,就是因为喜欢,之所以难以戒除、控制,就是因为意志力薄弱。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可能那个小说很水,那个电视剧其实压根你也看起来不爽,但是你就是习惯的去追。
为什么追更?
一个人接受任何一项工作时,都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只有任务完成了这种紧张才能消除,心理学上称之为“齐加尼克效应”(完成欲),心理紧张强的人执行力也强,所以想一口气看完小说或追更,并不是小说内容多么精彩,只是一种较强的心理紧张或完成欲,追更的欲望越强,我们完成欲越强,内驱力越强。
当然了,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小说内容带来的愉悦感,与接受新知识带来的一种愉悦体验是一样的,是一种猎奇心理,也是一种求知欲;当我们情绪低落时,“奖励”中枢会释放多巴胺促使我们追求快乐恢复心情,但在追求快乐的时候,大脑并不可靠,它误以为小说就是快乐,所以我们陷入“心情低落–>看小说平复—>自我贬低更低落–>看小说”的怪圈,失控并不是个人意志力薄弱,而是我们不了解自控力的陷阱。
后面这些,我们就不多谈了,还是说回齐加尼克效应。
为什么我会建议我这个大客户从这个来做切入呢?
因为这个时候她补短板没法补,也来不及,趁着还没有正式的分手,带动起对方的IOI指标,是最为现实的。
如果带动起来,就是得靠着提升对方的完成欲来利用这股力量。
两个人能够长久的走下去,其基础是要能够满足彼此内心的需求。
以齐加尼克效应来做切入,就能够很快的来塑造对方的需求,那么你有病,我有药,你来不来?
毕竟他们还没分手,先完成这个点,之后再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完全来得及。你本身不同步了,不要去硬扯,一定要懂得一步一步的来恢复“同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