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友伴情感网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当前位置: 友伴网 > 情感课堂

边界不清:你的求婚理由是这个……

时间:2021-11-01人气:作者: 恋爱援救联盟

晚上,加班。

开了一个会,大家就自己手头的案子,说一些情况。

谷雨接的一个男挽女的案子,挺有意思。

为什么有意思?

小伙伴们都知道,每段感情在破裂的时候,要求分开的一方,总会有一个主诉点。这个主诉点一般不可以归纳为恋情的终止原因,但却是恋情结束的导火索,是压死恋情的最后一颗稻草。

谷雨的这个案子,导火索是什么?

挽回者的父亲快不行了……

大家好,我是Huang,喂狗(WeGo)恋爱援救联盟成员之一。这个案子的挽回者,在几个月前,被诊断为肝癌晚期。癌症?我们都会觉得是一件离自己很遥远的事。

其实?很近。

肝癌?

也许你没什么概念。

那么我可以告诉你,肝癌还有另外一个叫法,癌中之王!

在生命面前,人往往是无能为力的。

挽回者的家里人就提出,你们快点结婚吧,别留下遗憾,家里也算是办个喜事冲喜一下。

这么说有没有毛病?

没毛病!

男生就去提了。

求婚?

结果呢?没过几天,女生提出了分手……

女生是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她觉得这个理由真的是太荒谬了。虽然已经交往了两年多,但是觉得各方面的条件都还不成熟,无论是经济还是心智。

怎么可能如此草率地就结婚呢?而且是为了冲喜,而不是真正的为了婚姻?

她接受不了。

女生有错么?

站在女生的角度,仿佛也没毛病?

那毛病出在哪里?

首先,我们刚才说了“主诉点不可以归纳为恋情的终止原因,但却是恋情结束的导火索”,他们双方在之前的感情中,其实已经有一些矛盾的沉淀,所以对方会觉得各方面的条件都还不成熟,觉得太过于突然。

就如同《表白告白真的有那么重要么?(上)》及《表白告白真的有那么重要么?(下)》这两篇文章中咱们所说的,有时候,表白啊?求婚啊?重要么?

它只是站在合适的时间上的一种点缀。

但说回头,站在挽回者的角度上,摊上父亲的这件事,也许他也知道时机还不对,但是他是没办法拒绝的。

换做是你?

你也不能!

这种情况下,做一定要做,但是更多的却是如何做的问题。

你一上去就,“我爸快不行了,家里让咱们结婚吧!”

这确实听起来味道会怪怪的……

而且这个案子资料中还体现到,当女方向男友,也就是现在的挽回者提出自己的想法时,男友认为她太过分了,并对她表示很失望。

站在女方的角度,她只是想表明下自己的立场,毕竟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可是男朋友居然对她说,爸爸快不行了,就算是求她了,就当是帮老人家了个心愿。她觉得男友现在很无助,她很想帮助他,但是又很难忍受男友对她说的那些话。

女生对挽回者说过,最受不了的是,对她说:“你总不能让他老人家,走的那么难过吧?”说的好像变成是她的责任,好像是她故意让老人不舒坦似的。

而为什么会提出分手呢?

是挽回者很霸气的下了“最后通牒”,说要么这个月月底结婚,要么他家里就会另外找个人结婚。

结果受不了了!

这种感受,是一种边界的被入侵感

好像需要为男友的父亲负责一样,否则就会遭到道德的谴责。

我们需要理智一些,从客观来说,但这本来就不是她的事情。

我初中的时候,我记得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有一个女孩子,经常被班里的一个男生骚扰,这个男生,公开表示要当她的男朋友,但是被她拒绝了。有时这个男生会坐到她后面,扯她的头发,或者拉她的肩带,不断的骚扰她。

女孩也曾多次向老师说这个情况,老师的批评,对这个男生似乎没有用。

有次,这个男生威胁女孩,说如果不当他女朋友,他就死在女孩面前。女孩极度讨厌这个男生,就对他说,你要死就去死……

结果,这个男生真的跑去楼顶边上要跳楼。

学校一看不得了,赶紧把这个男生给劝了下来,再调查来龙去脉。

结果怎样?

男生先让家长给接回去一段时间。

女孩?

受到了学校和家庭各个层面的批评。

这件事我觉得跟这个挽回者的情况很类似。

为什么女孩还要受到批评?因为学校很害怕,女孩的家里也很害怕,如果那个男生真的跳下去了怎么办?谁来负这个责任?于是,学校和家庭就轮番的对这个女孩说,你这么说就不对了,你怎么可以说这样的话呢?

没有人注意到女孩的情绪,没有人看到女孩的难过,也没有人去理解,女孩被骚扰的愤怒。因为大家都很害怕出事,更害怕担责任。

女孩的事情?

反而就变得不重要了,女孩的边界,就变得可以侵犯了。

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转移自己内心的恐惧与无助感。

就像原始的人类一样,当我们害怕的时候,我们就会团在一起不分彼此,共生在一起,也就减少了恐惧感。

共生的本质是什么?

母婴关系的原型。

婴儿出于生存的恐惧,他必须通过操控和使用妈妈,才能满足生存的需要。

他会认为,自己所有的需求妈妈都需要满足。婴儿和妈妈共生在一起,我的事也是你的事,所以,你必须对我负责。

但是对于小婴儿来说,这是正常的共生,因为小婴儿没有生存的能力,他必须和妈妈共生在一起,依赖妈妈,才能够生存下去。

注意:2-6个月的婴儿期是正常的共生期,之后的都是病态共生。

6个月至2岁期间是个体化分离时期,这个时期孩子会开始尝试发展自己的能力,比如想自己爬着拿东西,想自己吃东西。再后来,他们说得最多的词就是“不”。

心理上的分离,是个体边界感的基础。

然而?

在亲自关系中我们却常常不考虑孩子的边界感。孩子想要自己吃饭的时候,我们硬要喂着孩子吃,孩子想要自己拿东西的时候,我们友好地帮他拿过来。

我们也常常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我们常把自己的事和别人混在一起,希望别人可以对我负责,而我们又常常跑去操心别人的事情。

我们的人际关系,都带着这种共生的性质。

边界不清的男友会对女友说,你不能让老人家走得那么难过。

为了不出事,成年人会对被骚扰的女孩说,你这样不对,以此来模糊边界感,以此来掩饰成人内心的无助与害怕。

而对方呢?

可能是无助,恐惧甚至愤怒的。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出了,不含敌意的坚决这一说法。

我觉得是可以用来解释这个案子的导火索的。我拒绝你,并且态度坚决,但没有敌意,没有敌意,也就不容易产生冲突和情绪。这是树立边界感的根本原则。

我无需为你负责,这是边界;我愿意给你支持,这是情感。

只有边界没有情感,关系就疏远了。只有情感没有界限,关系就共生了。

懂么?

………文章完………

特别说明:

1、文章为个人当下观点,仅作读者挽回参考,非建议。切莫对号入座!读者应考虑自身个体因素,会员应根据自己导师意见加以考虑。

2、需要挽回服务请联系网站值班导师办理,自愿付费,不强求,不闲聊。

3、个人邮箱Huang@pua.hk,欢迎读者来信,但不会每篇信件都看,信件不回复。有代表意义的观点,问题,有机会会在文章表达分享。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