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兔约我吃饭。就是《手握财政大权,就能防止小三?》里的那位。
一见面,波涛依旧汹涌。
现在靓女们的衣着,跟过去又有些变化。
不那么直抒胸臆了,讲究若隐若现。
横看成岭侧成峰。
站着的时候,是亭亭玉立。一俯身,则一顾倾城。
里面还抹着粉,化着妆。
一看就是讲究人。
设计师,也懂男人心理。
一前一后的冲突,不经意间,妙不可言。
当然人家不是为了俯身来的,所谓约我吃饭,准确的是约我一起陪她闺蜜吃饭。
咋回事?
两姐妹有点小矛盾。
生意上的事,遇到了独木桥谁先过的问题。
大白兔,先过了桥。
都是成年人,看破没说破,闺蜜还是闺蜜,但之间就有根刺,比较疏远了。
先过桥的大白兔,内心有愧疚,就经常比较主动地跟对方联络。
有没有用?
疏远的关系,有拉回来,但是总感觉差那么一点。
我问,是不是你的愧疚感在作祟,其实这已经是以往的常态?
她说,我也想过,但真的不是,又形容不出来。
所以她就想我一起去,帮着参谋参谋。
去没呢?
我没去。
咱得避嫌,这要是去了,“陈奕迅”(大白兔“绯闻”男友,长的像陈奕迅)得咋想啊?
况且咱跟闺蜜也不认识,一男,两女,这画面……
我说,我去了也没用,但我可以给你点建议,你试试。
她说,有用吗?
我说,那就不知咯,但有可能是这里有问题。
大家好,我是Huang,喂狗(WeGo)情感咨询师团队成员之一。
我这么说,不是敷衍她,她有给我看和闺蜜的聊天记录。我是发现有些问题,才这么说的。
有可能是什么问题?
我说了两个概念。
俩概念也是今天,想跟小伙伴们来聊一聊的主题。
第一个是:bid。
第二个是:滑动门时刻。
bid,是沟通邀请,一种示好的动作。多是语言形式,也可以是某种行为,但比较少见。
在人际交往中,bid是很稀松平常的,你不用刻意地去发现和应对它,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什么时候它重要?
修复关系的时候。比如挽回中恢复联系的阶段。
bid会成为一个“标识”,帮助你去判断,接下来是否可以考虑将关系推进。
出现了bid,同时就会出现咱们说的第二点。
滑动门时刻。
指在这个时刻,由于对方,你的面前出现了一个滑动门,你可以选择拉开门,走进去。也可以选择关上门,离开。
有bid,才有滑动门时刻。
有滑动门时刻,说明对方给出了bid。
所以这两个词,总是放在一起讨论。
举个例子。
闺蜜:听说《乘风破浪的喂狗》就要上映了,Huang胖子是导演。
大白兔:别吵,做奶糖呢。
闺蜜说的这句话,就是bid。
当她说完这句话,大白兔面对这句话的时候,就是滑动门时刻。
她可以选择开门,也可以选择关门。
大白兔在这个时刻,做出了关门动作。
简单吧?
很简单。
但你以为大白兔关门,是自己的选择吗?
并不是。
我看过她实际跟闺蜜的聊天,发现她是有时候关有时候开,是随机的,说明她并没意识到这事。
对于很多小伙伴,其实也一样。
挽回的时候,感觉关系好些了,但感情无法再进一步?
很普遍的原因就是,你没有在这个阶段,识别bid,甚至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所以没办法很好地处理滑动门时刻。
当你忽略了对方的信号,尤其伴随做出关门行为的时候,对方会有怎样的感受?
她容易出现,挫败、懊恼、被冷漠对待、孤独、失望等情绪。因为对方给出bid,是有潜在需求,有共情的意愿,当她没有获取到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有负面情绪,这些反过来就会作用到彼此关系上面。
无法识别,就谈不上处理。
所以首先的关键就在于,你能否捕捉到。
要学会有预期的去重视,学会复盘,懂得bid的概念。
在关系有所缓和,开始改善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留意对方的主动行为。
这里涉及一个误区,有些人懂得留意,但是将对方所有的主动行为都当成bid。
这是不对的。
比如通过你的努力,前任开始有一些主动的联系行为,会跟你打招呼,会给你发表情包。
这是好事,但是它是不是bid?
并不是。
要学会从对方的主动行为中,挑出bid,或说挑出高质量的bid。
注意“邀请”这个词。
bid往往是含蓄的,是一个“话头”,是一个可以让你有“选择方向”的问题。
比如:听说玉龙雪山好美啊。
比如:今天好累啊,懒得做饭。
当这些话,不是因为你的语境延伸,而是对方主动诉说的时候,就是bid。
它会形成,滑动门时刻。
当你识别到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有两个选择,开门走进去,或者关门离开。
开门走进去:恩,我也觉得,雪山我也没去过,要不这个假期,咱们一起去看看?
关门离开:没啥感觉,我点个外卖先。
很明显,选择会影响到对话气氛,如果这样的场景多次发生,就很可能影响到你整个的关系推进。
当你识别出bid之后,就涉及到应对。
应对,就是做出你的选择。
显然,你应该选择开门。
但这里面也有个误区,要小心。
开门行为,称为面向讨论。
关门行为,称为背向讨论。
小伙伴们可能会觉得,不用说的那么绕口,明白明白!
你也许真不明白。
很多人会将这两个,当成正反馈和负反馈去理解。
不,那就错了。
面向,是你选择开门,进入这个对话通道,延伸这个讨论。
背向,是你选择关门,离开这个对话通道,结束这个讨论。
并不是说,让你说好听话,或者说不好听话,这样的区别。
如果你这样去理解,非常片面,就变成只能不断阿谀奉承。往往就会显得目的性太强、敷衍、为了讨好而讨好,失去了俩人互动的灵魂。
尤其当这种行为,是在压制了自身接受程度的前提下进行,后面就很容易变成“说话不算话”“言行不一”的观感。
遇到滑动门时刻,鼓励你面向。意思是鼓励你进入对话通道。
但不一定要求提供正反馈,要结合你的阶段目的,以及当时的语境,乃至隐藏话题内容,去做一个考虑。
你可以说:我倒是对雪山没什么感觉……高反很难受,之前去过XXX,现在觉得还是看大海比较好嘞。
懂这个意思吧?
你也可以提供不同的观点,但语境要柔和,别搞成对抗就行。侧重点发展沟通,然后再触发一个彼此满意的“目标”,也是不错的。
要避免的是,不要转身走开,不要背向。
面向讨论,创造对话,给自己提供机会。
背向讨论,关闭对话,断了自己的机会。
所以如果你有“我们关系好些了,但感情无法再进一步”的感觉,可以先试着反思,是否存在这样的状况,然后及时地调整行为。
………文章完………
特别说明:
1、文章为个人当下观点,仅作读者挽回参考,非建议。切莫对号入座!读者应考虑自身个体因素,学员应根据自己导师意见加以考虑。
2、办理挽回服务添加微信公众号:puahk8,在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下角办理情感咨询服务,自愿付费,不强求,不闲聊。
3、个人邮箱Huang@pua.hk,欢迎读者来信,但不会每篇信件都看,信件不回复。有代表意义的观点,问题,有机会会在文章表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