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后退回到朋友身份,这个情况不少见吧?
不管主动、被动、是台阶、还是真实意思,对于挽回者来说,这里面都有一个“门槛”是需要去面对的。
这个“门槛”就是:说是朋友身份,但没有办法进行朋友式的互动。
气氛很尴尬,对方还是有所防备,仿佛一个没有机油的轴承,怎么转,都咔咔作响……
那么在这个时候,作为我们挽回者来说,就得想应该去聊些什么才会显得比较自然?
大家好,我是Huang,喂狗(WeGo)恋爱援救联盟成员之一。
有两种烂大街的处理方式,一种是表情开场,一种是问句开场。
这两种方式用的人多。但我们喂狗(WeGo)在协助学员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两种方式也不是特别好用。
因为它不能触碰到问题的根源,只能够临时性的发挥作用(而且挑人),没有一个延续性,你没办法用它来“滚雪球”。
根源在哪里?
在于角色关系之间从高到低的转换,形成了这种比较尴尬的局面。
是没有“机油”的问题。
你向左转,向右转,转的快点,转的慢点,对应不同的人,在方式之间,是可以出现一段不那么咔咔响的时间的。对吧?
但终归你没有处理到根源问题,所以最终还是“卡”,而且有可能越来越“卡”。
造成这情况,往往取决于三点:
1、突兀性,没有(或正在)建立联系习惯。
2、话题积累不足。
3、存在抗拒度(不适宜联系)。
这里第三个点,咱们以前有聊过,这篇文章,就不考虑这个情况。今天要谈的是建立在对方愿意存在朋友层次互动的前提下,如何去解决尴尬的问题,去让你的联系慢慢地“滚雪球”。
最简单却很实用的方式,是利用对方朋友圈发布的信息,制造话题。
怎么去制造?
非常地简单,跟话术中的联想法类似(可参考:《一个避免与前任聊天冷场的话术方法——联想法》),这里就不多说。
主要要说什么呢?
有小伙伴是这样,他也想到了,利用对方的朋友圈信息,去跟对方开展话题。
结果发现,这种方式,跟表情开场,问句开场的效果并没有太大区别,始终也是无法“滚雪球”。
原因在哪?
在于,你仅仅是处于对方一发布,你就上去聊的模式。
对方发布买不到口罩。你冲上去说,恩恩,我能买到!
对方发布今天做了蛋糕。你冲上去说,哇哇,看起来好好吃!
这有没问题?
不谈你联想法的运用方式。
这样的情况,单独的一两次,问题不大。
但是你如果次次这样?对方一发朋友圈,你就拿着这玩意上去聊。
一发,你聊,一发,你聊?
会搞的对方发朋友圈都瘆的慌……
点发布之前,可能都得想想,是不是一点,那货又来,自己又得去陪聊?
问题在哪里?
你能利用到朋友圈信息制造聊天话题,这个能力有,但是不具备利用它解决突兀性跟话题积累的问题。
突兀性是怎么来的?
是因为关系突然退档之后,亲密程度降低,双方都对话题范围较为敏感(不适应)。尤其很多情况,分手时还伴随着争吵,纠缠等负面行为,这个时候情绪的变化,也使得这个阶段无比尴尬。
所以当对方发布朋友圈,你总是及时地去开展聊天的时候:
挽回者自己其实是僵硬的,有心态上的,有时间不足技巧上准备不充分的,你表达出来的感觉,味道难免有点涩。
作为对方来讲,防备的感觉会上升,不禁会想“他(她)真的是接受朋友关系了么?”“那他总是这样找机会聊?”“显然别的朋友不会这样啊?”
突兀性在于缺乏合理性,从而很难形成自然联络的习惯。
要解决这里所说的突兀性,考虑两种方法:
1、延迟制造话题。
打个比方,像上图这样子。
对方在2020.02.15的时候,发了一个朋友圈,在一家餐厅吃饭(当然她可能会配一些美美的图片,咱们这里就简短的说这个意思)。
那这个时候,你说是不是开始采用联想法,去跟对方发起对话?
不,在当下,你只是将它记住了。
然后对方之后,陆陆续续又发了一些朋友圈。
直到什么时候?
直到2020.03.03的时候,对方又发了一个朋友圈,同样美美的图片,表达或者你看出是在某某商业街活动。
你发现,某某商业街跟此前的那个餐厅,存在一定关联性,比如那家餐厅就在那附近。
这个时候你尝试发起对话:“你那附近有家餐厅貌似不错”,“哎呦,你在商业街那里啊,你知道附近有家餐厅吗”。
发现没有?
虽然是当下朋友圈促发了对话,但是你将话题牵引到了此前的一个信息上,甚至像这样,你都完全可以淡化此前看过并记住她去过这个餐厅的印象,为后面对方拓展开话题留下伏笔。
也完全也可以摆脱对方刚刚发布的这条朋友圈的内容,而让对方感觉,你仅仅是因为发现她发了朋友圈,而临时想到了“一件事”。
比如:“今天休息啊?问你件事,记得你之前发过一家餐厅,那家餐厅在哪里,部门组织聚会,不知道要去哪……”
这样就形成了延迟制造话题,你会发现它的合理性,跟拓展性都非常好,可以通过它去解决突兀性的问题。
所以小伙伴们也要记得,当你用联想法,通过对方朋友圈信息去开展对话的时候,请忘掉联想法“快速、关键词、联想”三个点中“快速”这个点。
2、用递进的方式发生对话。
想想看,我们要通过对方朋友圈的信息来发起对话,是不是非得看到之后,就马上通过微信,乃至电话与对方聊?
不一定吧?
但很多小伙伴就是这么“单线程”。
其实完全可以先通过交低层次的沟通渠道,先去试试水温,然后再转移到你想要到达的地方。
比如你可以先培养点赞的互动,然后在开始试图评论,先用陈述句,慢慢开始出现问句。当在评论处一来一往有聊起来的趋势的时候,再直接用微信去跟对方对话。
这种递进,其原理就是通过低层次的沟通渠道降低对方的防备,培养出刚开始的一个互动,从这个角度去处理突兀性。
说到这,咱们明白突兀性可以通过这两个方法去试图解决,那另外一个问题呢?
话题积累不足,这个问题怎么办?
相信很多小伙伴现在也能够意识到,之所以利用朋友圈信息去开展对话,依旧没办法做到话题积累,很大原因在于,太过于去及时的互动,不懂的刚才提到的延迟制造话题,所以缺乏拓展性,聊完就用完。
要解决这个问题?
1、学会记录。
用啥记?
本子,或者文档,随你喜欢。
很有趣的是,咱们以前谈过老学究式的挽回者,开口闭口各种术语,但是哪怕这种人,你让他去记,他是很抗拒的。
挽回个爱情,干嘛搞的这么正式?
也许这个动作,看起来确实刻板一些,但是它真的不是仪式感的意思,你光用脑子留个印象,你是记不住那么多的。
既然觉得话题积累有问题,你何不花点时间,提前记好它呢?
2、试着用组合的形式去拓展话题。
啥是组合?
回忆下联想法,不是会抽取关键词么?
那么这些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就会产生不同的组合,这些组合对于挽回者来说,就是一个潜在的聊天话题。
这么说,你就会发现延迟制造话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方便建立组合。
………文章完………
特别说明:
1、文章为个人当下观点,仅作读者挽回参考,非建议。切莫对号入座!读者应考虑自身个体因素,会员应根据自己导师意见加以考虑。
2、办理挽回服务添加微信公众号:puahk8,在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下角办理情感咨询服务,自愿付费,不强求,不闲聊。
3、个人邮箱Huang@pua.hk,欢迎读者来信,但不会每篇信件都看,信件不回复。有代表意义的观点,问题,有机会会在文章表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