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文章《精神出轨翻车现场:网上跟女孩聊天,被女朋友发现了。》中提到一个词:网络去抑制化。
仿佛有些小伙伴对这个词很好奇。
觉得听起来显得高大上?
那今天咱们就拿出来聊下,但咱们不能白聊,顺带的咱们用这个也来解释一些网恋的特性。
大家好,我是Huang,喂狗(WeGo)恋爱援救联盟成员之一。
网络去抑制化的解释有两种,早期研究者多从社会线索理论的角度来进行探讨,而近期研究多从自我意识双因素角度探讨。
对于小伙伴来说,这不重要。
我们主要想知道的是它背后的一些特性,那就够了。
去抑制化分为几个方面?
这个很简单就能想到,好的跟坏的嘛,双刃剑对不?
用比较规范的话,就是良性的跟负面的。
实际中是不是只会体现,其中一面,去抑制化效果?
并不是。
这两种行为还会混杂出现,时而更亲善,时而更具攻击。
所以网络去抑制化,就体现在网络环境中,这种表达的“放大镜”效果。
从而应该也不难理解,为何网恋为何往往爱的时候更疯狂,断的时候更狠心了。
网络去抑制化这个现象,如果究其原因,主要是6个因素:
1、匿名性(隐藏性)。
这是很关键的原因。
匿名状态下的认识、交谈、交往,它的行为成本相比现实中,显著降低。
更加“疯狂”。
这一点也体现在网恋中,如还未涉及到现实交往,如果分手,就跟人间蒸发一样。
2、条件限制减少。
在现实中其实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要展现某些方面,是需要一些条件的。
比如你要展现你温文尔雅的男性魅力,那你就不能左青龙又白虎长的五大三粗外表形象。
如猛虎细嗅蔷薇?
在现实中很难做到。
而在去抑制化的网络环境中,哪怕你一边抠脚,一边喝着二锅头,也不妨碍你跟对方表达你内心的诗情画意。
不用刻意地顾及到自己的现实形象,跟惯有行为,你在表达上,体现上就有更多的“操作空间”。
为何在现实中总是追不到的对象,如果放到网恋上来,却总会泡到手?
有一个特别的现象,不少网恋的情侣走在一起,他身边熟悉的人会有类似这么一个第一印象:
这两个人怎么会谈恋爱?
这家伙怎么能追到这个女的?
感觉这两个人如果按照现实中的逻辑都不搭,多就是因为这点原因。
因为他们在认识的过程中,一方乃至双方都脱离了现实中的某些展现条件去展现自我的面貌,并契合到了彼此的点。
3、交流不同步。
网络的沟通中,对方发一句话,你是否需要马上做出回应?
并不需要。
你可以马上回、也可以待会再回、甚至一天后回。
相比现实中的交流,有更多的时间去斟酌回应。
对于有追求欲望的一方,显然大大增加交往中的融洽。
当然也因为交流不同步,在恋情出现问题之后,它也会成为沟通上的阻滞。
4、投入感更强烈。
网络去抑制化,还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投入感。
因为在网络环境中,认识、交谈、交往,你输出跟你收获的,往往就是情绪、情感,自然而然你的投入感就高。
同样的,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双方的争执强度就也高。
也常看到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如果放到网上,也可以让很多人站队,然后吵得不可开交的。
5、与自我分离。
在网络环境下,更容易表现出一个“理想性的自我”。
更积极的情绪。
更广博的才能。
塑造了一个更容易得到社会认同的形象。
在网上乐意扶老人过马路的人,可能在现实上是那些在地铁装睡觉不让座的人。
女生因为你“乐意扶老人过马路”喜欢上你,然后现实中又才发现你在地铁一直装睡觉……
更容易获得“喜欢”,又因此更容易造成矛盾冲突,这也是网恋的一个特性。
6、权威被弱化。
我之前常说个例子,线上跟我称兄道弟的人,真见上一面,往往都很拘谨,聊不开。
在网络上,你敢不敢骂一些单位不作为?
你啥都敢说!
你这不对!
你是不是脑残啊!当个狗屁局长!
哪天局长真和你同台吃饭呢?
领导领导,这杯我敬您,先干为敬,您随意,您随意……
网络去抑制化,还体现在角色上、社会地位上,有着接近平等的交流。
而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恋情,高低位跟现实中有可能是相反的。
以上这六点便是形成网络去抑制化的几大因素,也是其重要的体现形式,这是相互的。
可以看到,对于网恋的一些特性,其实主要就是网络去抑制化的因素。
这里面有对恋情本身促进的地方,同样也有对恋情阻滞的地方。
这六点都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原因起着主导作用,混合干扰。
比如网恋分手后,被对方全部拉黑,干脆利落地断去联系,是很普遍的现象。
从阶段来说,网恋中风险最高、矛盾点最多的是那个阶段?
就是从网络到现实,这个交汇的地方,这个过渡的区间。
可以说大多数的网恋,出问题就是出在这里面。
不管是从维系的角度,还是挽回的角度,都应该对这个区间加以重视。
比如:
不建议你跟对方刚从网络场景转移到现实中来,就马上与对方发生性关系。
开始现实交往后,要刻意的保持前后协调感。
像有些人,可能网恋阶段就热爱工作啊,积极乐观啊,等到了现实相处中,就整天宅在家里不动,还整天耍脾气。
这些重视的方式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从刚才讲的六点考虑,来做积极正面的应对(处理)。
………文章完………
特别说明:
1、文章为个人当下观点,仅作读者挽回参考,非建议。切莫对号入座!读者应考虑自身个体因素,会员应根据自己导师意见加以考虑。
2、需要挽回服务请添加微信公众号:puahk8,进入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下角加入VIP,自愿付费,不强求,不闲聊。
3、个人邮箱Huang@pua.hk,欢迎读者来信,但不会每篇信件都看,信件不回复。有代表意义的观点,问题,有机会会在文章表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