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情绪的背后,都有着其相应的心理需要。在亲密关系中尤其如此。
如果说平时碍于各种身份角色的不同,我们多少要作出忍耐和退让,那么在亲密关系中,人几乎就是透明的。没有人希望在最亲最爱的人面前,还需要隐藏自己的情绪。
可并不是每一次表达,都能得到良好的回应。要是伴侣也处在需要情绪表达的当口,就可能会相互碰撞,使彼此都受伤。
冲突的次数变多,人会启动防御机制,不想吵了。回避情绪的表达,再想说的话,此刻都憋回心里。不管伴侣怎么应对,一个人是吵不起来的。
于是慢慢地,两人都倾向于回避情绪,就形成了冷战。
回避冲突,看似是息事宁人的聪明处理方式,却很容易让关系走向冷战。这一招,尤以男性使用得多。
当伴侣和自己吵起来的时候,男性吵不过,不想吵,摆事实和讲道理都没效之下,就可能会以沉默应对。
其中有些是在以沉默表达不满,剩下的,不过都是想避免情绪碰撞,火上浇油。
可是他们没明白,沉默不是伴侣想要的,她真正希望的是让情绪得到充分的沟通,争吵和情绪化表达,只是形式上走了极端。
情绪的火越烧越旺,先沉默的人,反而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了。
大多数场合下结果会是不了了之,吵不起来,人也累了,情绪的火慢慢地熄灭。然后关系就开启了冷战模式——与情绪一起,感情浓度也被压下去了。
这就是大部分情侣,从争吵,到冷战,再到分手的真相。
明白这点,对亲密关系的相处有何帮助?
首先,既然每种情绪的背后都有其心理需要。以压抑和回避的方式去处理,只是把问题拖延,越积越深。
既然表达是一种需要,就要好好地表达出来。想想婴儿是怎样表达情绪的?通过哭闹引起大人的注意。这说明我们天生有情绪,但表达能力,是后天习得。如果没有大人的引导,及时回应,婴儿就只懂哭闹。
此时父母会去确认孩子的状况:是饿了吗?还是想要某件玩具?
通过这样的互动,孩子情绪被安抚好后,他开始懵懂地明白,哭闹这种行为,是与情绪挂钩的,最后会得到想要的结果。
这是之前文章中提到过的初级控制。详细就不展开了,有兴趣可看《“不用讨论,听我的,你改”》
作为成年人,哭闹自然行不通,那么我们有情绪的时候,要如何表达?
答案是通过语言,包括肢体语言与口语沟通。试想一下以前吵架的场景,我们有没有好好地把自己的需要,以沟通的形式传达出去?有做到表达情绪的效果吗?还是只是情绪化地作出了表达?
是把关系引导向积极沟通,还是回避情绪,最后变成冷战,就看你在沟通中,是否学会真正表达了你想传达的内容。
听起来很复杂对不?有的人可能会担心,我嘴笨,不会说话,没办法表达得很好,这就是问题吗?那我要怎么办?
很简单,真诚地用语言描述你的感受就好。
即使无法说出漂亮的语言,只要你的话语是出自内心,对方是能感受到你的真诚的。不要预设伴侣不会理解自己的结果,然后逃避表达,换个方式表达,或者是以别的行动去暗示——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你绕了很远的弯路,却从来没有抵达终点。
你需要的是被理解,那么真实地说出你的感受就够了。对方会理解你的不愉快,只是因为有些需求没有被发现。
沟通的桥梁,是被你自己人为地截断了。重新搭建不难,只要你说的话发自内心。甚至更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话语,只要一个拥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所有的矛盾,不过是因为当初错误的表达,引发了争吵,变成了冷战,然后最终分手。
记住,真诚地表达,别怕关系变坏。关系的磨合是需要相互沟通和理解的,而是否能做到有效沟通,就看你们彼此有没有及时地、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别回避问题,相反,在亲密关系中,越早发现问题和矛盾,越早着手处理解决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