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友伴情感网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当前位置: 友伴网 > 情感课堂

救世主心态救不了任何人

时间:2021-11-01人气:作者: 恋爱援救联盟

有个朋友,在圈子中,是公认的老好人。

身边谁有困难,他总是能马上打听到消息,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牺牲掉自己的时间金钱都再所不惜。他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名消防员,每天奔跑于各个火场来回救火。

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而随着他在圈子中好人名声的扩大,前来求助的人也越来越多。终于他在不堪重负下,过来问我怎么办。

我说,你拒绝掉一些不就好了。很多事他们自己能解决的,又不是小孩。

他说那不行,能帮还是尽量帮吧。

劝说无果。他还是一边抱怨着忙、累、烦、事情多而杂,一边仍然对前来求助的人来者不拒。

大家都说他真善良,真难得。

后来有次在茶水间,跟小涛导师说起这事。他说这是救世主心态。

我说是啊,劝过他了,不听。

他搅拌着刚泡好,散发出香气的手冲,笑着摇了摇头说,不是这样的,劝他放手别管太多的话,他听得太多了,而且他自己也很清楚,能放的早都放了。

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你要知道,他行为背后深层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为什么他已经那么累了,不断抱怨着,还是坚持去帮人?

看我似懂非懂地只是看着他,小涛导师顿了顿,继续说了下去。

我们说,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着其正面的动机。

人是趋利避害的,不会自找麻烦,既然这件事让他感到困扰了,他就会自我调整,拒绝一部分的求助请求。

但是没有,所以背后有着正面的,支持他继续对求助的人来者不拒的深层原因。

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呢?

就只是因为好人,他太善良,太单纯,所以不忍心拒绝,不懂得拒绝?

以上都对,又不全对。

因为真正善良的人,是不会抱怨的。真正信奉助人为快乐之本的人,能够帮助他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不会抱怨,更不会因此而感到不堪重负。

现状明显不属于这种。不能说他不善良,但人非圣人,助人是有限度的,超出限度仍然来者不拒,背后还有着其他理由。

而这个理由,通常就是他通过这样的助人行为,除了自身感到快乐以外的,别的获益。帮助行为是无偿的,所以获益不是物质上的,而是心理收益。

好了,这个心理收益,你认为是什么?

导师把这个问题,像作业一般留给了我。

经过一席对谈。前面看似不能理解的,我都突然懂了。

我那个朋友之所以持续痛苦的状态下,还坚持助人,除了因为善良以外,还希望获得身边人的正向评价,其中大部分构成成分,就是虚荣感。

所以,尽管他是在向我抱怨自己很忙很累,但抱怨的同时,也是一种炫耀。他正在对外公布他的战绩——今天我又帮助了A,替B解决了问题,还借钱给了C。

这一个个解决的事件,朋友之间给他的好评价,支撑他继续走下去,让他欲罢不能。

更何况,他在不知不觉间,也为此背上了人设标签,而为了维护这个“老好人”的人设,他感到自己不得不牺牲更多。

还有个很容易被忽略,却很关键的点是,帮助别人的行为,让他感到自己正在“被需要”。

救世主心态最大的弊端在于,不仅认为他人无法自救,还主观性认定,能拯救他的人,只有自己。

至此,他的心态和动机,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最开始是出于善良,伸出援手;

然后是为了得到好的风评,坚持善良,获得道德上的优越感;

接着人设标签固定后,为了维护人设,不得不继续帮助他人;

到最后,由于感觉自己总是被需要着,出现救世主心态,认为只有自己才能出手相救。

这个循环继续下去,他只会越来越累,抱怨声越来越大,最终陷入自责、崩溃、万劫不复,甚至怀疑人生信条的地步。

而前面我对他的劝说之所以无效,是因为没有找准心理根源——我只看到了他表面的痛苦,给了他肤浅的解决建议,没有考虑到他深层的心理需要。

我再次把他约了出来,跟他谈上次说的问题,告诉他我受到导师点拨的经过,并直接指出他现时的矛盾关键,在于他的行为,是获益的。

正是那些心理收益,让他欲罢不能,带来无法停止的救世主心态。

听完结论,他若有所思。

于是我趁热打铁的问他,值得吗?

我说,你现在要考虑的就是,为了维护这个人设,为了得到虚荣的存在感和重要性,牺牲掉自己有限的时间,去回应无限增加的求助请求,值得吗?显然你已经无法从单纯的助人行为中获得快乐了,那些快乐是微不足道的,远比不上给你带来的麻烦和痛苦。

话已至此,剩下的就只能交由他自己决定了。相信他会权衡付出和收益的关系平衡,做出更理性的判断,而不是一味地催眠自己,告诉自己很善良,很重要,存在不可或缺。

事件解决后,第二天回到公司,我亲手泡了杯咖啡给小涛导师,告诉他事件最终的结果,算是交了作业,也是感谢他的提醒点拨。

虽然看似是我朋友得到了帮助,但我感觉到自身在经历过这件事后,也是得到了成长。难怪他是导师,我只能是他的助理。

每问一个傻傻的问题,解决掉一件事,人就会成长一点。原来成长就是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人的思想还是挺复杂的,凡事不能只看表面。

这也是我喜欢心理学,并且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的原因,以人为镜,获得最低成本的学习资源,希望籍此更好地认识自己,得到成长。

感觉还不错。

标签: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