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萌芽期于汉朝,始行于王莽,行驶于汉朝中后期,是古代中国的这种纪年法。古代人以十二干支盘做为纪录年、月、日、时的方式 ,今日跟随花镇网编一块儿掌握12干支纪年法的计算方法吧。
一、十二干支
天干地支五行通称“天干地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千和十二支先后般配,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代人为此做为年、月、日、时的编号,叫“天干地支纪法”。既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次序相互配合。如甲子年、乙丑等,历经60年又返回甲子年。循环往复,循环系统不己。在我国阴历现仍延用12干支纪年。
在公园前2697年,于中华民族始祖黄帝新中国成立时,命大挠氏探察乾坤之气轮,研究五行属性(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互相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标记。
在我国历法以市场绕宇宙七天的時间(29.5306天)为一个月,以宇宙绕太阳光七天的時间( 365.2419 天)为1年,为使1年的均值日数与回归年的日数相符合,设定闰月。据记述,公园前六世纪我国刚开始选用十九年七闰月法融洽农历和阳历。天干地支五行,是古代人建历法时,为了更好地做60进位而设出的标记。对古时候的我们中国人来讲,天干地支五行的存有,如同阿拉伯数一样的单纯性,并且之后更刚开始把这种标记应用在地形图、方向及時间(时间线与室内空间轴)上,因此这种大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很多了。
古代人(之说黄帝)观察朔望月,发觉2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定义。12个朔望月大致是354天多(与1个回归年的长短相类似),古代人因而就获得了1年有12六个月的定义。在配搭日记法(十天干),造成阳阴合历,发展趋势出現在的天干地支五行;比较成熟期时应当是在夏商周第三代。
二、十二干支盘
考古新发现,在商朝中后期君王帝乙时的一块儿甲骨上,刻着详细的六十甲子,将会是那时候的日历表。这也表明在商朝时早已刚开始应用干支纪日了。依据资格证书,春秋战国时期鲁隐公3年2月己巳(公园前720年2月初十),曾产生一回日食。它是我国应用干支纪日的较为准确的直接证据。而应用皇上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時期建年间号。
天干地支法在古代中国始终应用,从没中断。因而对科学研究历史时间十分有协助,容易测算历史时间表。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侵入。”咸丰,皇上年号;庚申,干支纪年。
我国在汉武帝之前用天干地支纪年;从汉武帝到清朝末年,用皇上年号加天干地支纪年;民国时期前期用民国时期问世時间来纪年兼或应用公元纪年,民国时期之后普遍选用公元纪年。
三、12干支纪年法怎样测算?
干支纪年萌芽期于汉朝,行驶于汉朝。干,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组成,用于纪年,纪月,纪时。取10与12的最小公倍数60为1个命轮,变成“一甲子”。这儿详细介绍二种方式 来测算:
1、公元前后天干地支相匹配的数字表
例如:公园前 95年,末尾数为5,相匹配的天干为”丙“,再将95除于12得余数为11,相匹配的十二地支为”戊“,则公园前95年为丙戊年。
而公年后的计算方式相同,仅仅大数字相匹配的天干地支不一样。比如,1996年,末尾数为6,相匹配的天干为”丙“,除于12后得余数为4,相匹配的十二地支为”子“,则1996年为丙子年
2、干支纪年表
公年1年为辛酉年,要以公年1年为基准点,向后查纪年表,余数为几,向后查几个(包含公年1年),公年1年相匹配的为58。例如1996年,1996除于60余数为16,从公年1年查起,向后数16位,相匹配的天干地支为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