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鄙视的近义词是渺视、蔑视、鄙薄等,虽然知道鄙视的近义词,但是大家知道鄙视链吗?应该承认,相亲鄙视链的确是某些现实问题的反映,比如户籍、房子,户籍制度使北京等大城市户口隐含的福利越来越多;而不断攀升的房价,直接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不过它真的这么面目可憎吗?没北京户口的不行、没房的不行、收入低的不行、女博士不行、属羊的不行,朋友圈被一篇《中国式相亲价目表:我儿子才33,不考虑没北京户口的姑娘,有户口的残疾也行》的文章刷屏了。
(情感困惑加导师\/信,一对一免费分析)
这篇文章之所以成为“爆款”,一方面在于它通过某些极端个例,为我们构筑了一条残酷的相亲鄙视链。居于顶端的是有北京户口、有房有车、月薪数万的顶级白领,居于末尾的是没有北京户口,没车没房,月薪微薄的外来打工人员。正因为如此,“高薪和车房远不及一本北京户口来得诱人”,“北京户口,轻度残疾也可以”,“外地人的征婚简历都扔树根下”,“只要察觉对方带着或轻或重的口音,他们便果断摆摆手:‘我们不找外地的!’”。很多人由此感叹,中国式相亲,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爱。
另一方面,这篇文章借助了这个新概念,重申我们这个社会最引人关注、最让人焦灼的几个老议题:户籍、房子、阶层流动。尤其对于正在事业上升期或者婚恋期的年轻人而言,他们面对的是这几个议题的重叠。于是他们不免再次感叹一下社会发展的错位,现实的艰难。一种焦虑情绪由此蔓延开来。
应该承认,相亲鄙视链的确是某些现实问题的反映,比如户籍、房子,户籍制度使北京等大城市户口隐含的福利越来越多;而不断攀升的房价,直接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这些问题,许多评论都已经论述过了。不过另一个角度却鲜有人思考,它真的这么面目可憎吗?年轻人真的会受其摆布吗?他们有必要因此过度焦虑吗?
说到底,许多年轻人不过是借相亲鄙视链这个由头,一浇心中因户口、房子、阶层流动带来的块垒。问题是真的存在,也需要整个社会花大力气去解决,不过我们实在也要避免被这种焦虑情绪绑架,避免轻易被某些议程设置所操控。因焦虑而绝望、畏葸不前的你,不会因此更好,看穿虚妄坚定地破除障碍,让自己一步一步走上鄙视链的顶端,是更务实的选择。毕竟,即便没有户口、房子等这些问题,鄙视链依旧存在,自怨自艾者同样不会被美好的人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