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梦: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牵着最爱的人,在亲友祝福的目光中,一步步走向牧师。你望着他,眉眼充满着无限的柔情和幸福,一句“我愿意”,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你敢不敢一辈子不结婚?
和相爱的人执手到白头是每个人的梦想,但现实往往却不如意。有人做过一个计算,我们这一生中遇到真爱的概率大概是四万分之一。遇到真爱的比率太小,可结婚的群体却很多。
我们在和亲友不断博弈中节节败退,最终败下阵来;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自乱阵脚,宣告坚守失败。为什么我们明知这个人不是自己的真爱,还那么心甘情愿地说服自己和对方共度余生?
因为我们是人啊。自私、自欺,这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人啊。我们都害怕孤独终老啊。
大多数时候,结婚的目的不是因为我们的爱情走到了这步,而是我们需要一个人,需要这个人陪我吃饭陪我睡觉,需要这个人和我拥抱牵手接吻做爱,需要这个人和我组建家庭生儿育女,需要这个人帮我完成人生清单,需要这个人在我老的时候陪伴在病床旁,不至于奋斗终生到头却一堆白骨无人知。
需要多少年的相处才能了解一个人,又是要多深入的了解才敢和一个人厮守终身。我们在爱情里肆意挥霍,却在婚姻上偷工减料。
学生时代的恋人谈了三年五载的都很多,整个漫长的青春都和这个人牵扯不断,我们对对方了如指掌,漫长的爱情终究让对方成为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致青春》里的阮莞和赵世永从高中到大学,从校园到职场,估摸一算差不多十年了。可最后阮莞的结婚对象却是一个刚认识不久的男人。阮莞向郑微提到对方时除了一句“他人还不错”就无多话。
在一个交朋友都要看兴趣爱好、性格三观的时代,我们对婚姻的态度却随意得惊人。
婚姻就像一场我们必须参加的考试,有人早早交了答卷。
有人却拖拖拉拉临到交卷时间快到了,看到周围的人越来越少,场外交卷的朋友也在不断催促。于是赶紧连蒙带猜,乱画几笔,慌张交卷。走出考场后还不忘唏嘘:总算写完了。至于结果如何就把它交给命运吧。当然也有极个别压根就没来参加考试的异己。
后来你在兜兜转转一圈后才发现:爱情是简答题,任你自由发挥;而婚姻却是一道连线题,能供选择的也就那么几个。于是你各种对比分析,排除计算。最后从你这端到他那头画一条线就算完事了。
结婚前的相处大家都是奔着结婚为目的去的,都把自己搞得像急需出售的货物一样,在对方面前呈现出的一面。但婚一结,各种小脾气鬼毛病就冒出来了。今天你指着我的鼻子骂“老娘当初眼瞎了,怎么会嫁给你。”明天我叫嚣“没想到你脾气这么差”要求退货。
就当你们闹得不可开交,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充满智慧的过来人会告诉你:“两口子过日子哪有不吵架的,牙齿不都还会咬到舌头吗”“过几年就好了,忍忍吧”“看在孩子的份上,凑合着过吧”。
于是你咬咬牙,这日子也就接着过。上上班,带带娃,洗洗衣服做做菜。高兴了,两腿一张,假装性高潮,哼哼两声,敷衍完事;不乐意了,随便找个大姨妈来了的借口就糊弄过去了。
等纠缠折磨十几年后,人也到了中年,早就耗光了力气,费劲了青春。这时候谁还会想爱情啊,赶紧存点钱给孩子结婚用才是王道。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接一代。
多年以后,你也可以安慰你的孩子:“我和你爸这么多年不都过来了吗?小两口过日子哪有不吵架的,等我孙子长大了,你们就好了。”
这社会总有离经叛道的人。个别中途想要反抗者,离了婚,重操单身旧业,日子过得也舒服自在。可过不了几年,当初逼你结婚的那群人也会逼你再婚,你休想有片刻喘息的机会。
我的表姐当初也是经人介绍认识了她前夫,然后按照固定流程:互相见面,订婚同居,肚子大了就结婚。她前夫是个老实巴交的男人,认识他的人都觉得这男人靠谱。
平静大海下面的狂澜谁能察觉,人心底的秘密有多少人知道。结婚没几年,男人和他一直放不下的初恋劈腿,表姐心高气傲,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也听不进旁人的“看在孩子份上”“男人都花心,过几年就收心了”。毅然离了婚。
在表姐离婚后的日子里,我听到的最多还是周围人给她介绍相亲对象的消息。“你都离婚这么久了,该考虑重新找个人了”。表姐自己买了房,也有个孩子,也被男人伤透了心,可最后还是再婚了。
所以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即使离婚,最后也只能选择再婚。在社会的固有认知里:不管怎样,一个人必须和另一个捆绑在一起。孤独可耻,单身有罪!
而我们为什么要结婚?
为了爱情。这种鬼话可能连很多结了婚的人也会在某个深夜嘲笑自己。诚然我们身边确实还是有因为爱情走到一起的夫妻,但是那样的概率真的很少,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结婚的目的无外乎是为了找个异性互相喂养。
你告诉你的父母,你不想结婚。他们第一反应就是:不结婚老了怎么办?
离群索居者,不是神灵,就是野兽。《立春》里那个和艺术死磕的王彩玲不也对打算和她假结婚的同性恋男人说:我和你不一样,说不定哪天我就找个男人随便嫁了。
我们年轻的时候有朋友,寂寞了约两个人出去喝几杯;开心了一起打个麻将唱唱歌。但后来你发现身边的朋友们一个接一个的结婚了,不管是自愿或者被迫。于是你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坚持,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时间敲打着你的骄傲,生活磨平了你的梦想。于是你也开始放下身段,打算把这一生随便交给一个人。而正好这个人也是这样的,你们就像两个孤独的野鬼无意碰在一起,最后发现谁也离不开谁,大家都在拼命讨好对方,维持这个婚姻的虚壳。
好的婚姻,有一半都是阴谋。明知道对方不是那么爱自己也无所谓,因为自己也不是那么爱对方。至于爱情,你也就在闲暇时打开某个柜子,翻到某个物件时,想起自己曾经也有过爱情,感叹一下不切实际的青春,然后继续过日子。
婚姻这种社会契约除了可以保证你在契约期间得到一个稳定的伴侣外,它还给你提供了一个创造生命的合法途径。
男人在婚姻这件事比女人看得开,男人适应世俗生活的能力比女人厉害多了。很多男人娶不到自己最爱的女人,不都喜欢找个贤惠顾家的女人做老婆吗?这样的女人在家相夫教子,照顾公婆。这样一来自己就有大量的时间去忙自己的事业,养漂亮的女人。
而很多看起来不需要男人的女人最后还是会找个男人结婚,不就是为了追求那个完美,为了那句“事业有成,家庭圆满”吗?有些女人结婚的目的,不是为了找个男人,甚至不是为了找个伴侣,纯粹是为了找个孩子他爸。
女人都想当妈,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徐静蕾那样跑到美国冷冻几个卵细胞,然后继续享受单身生活,迎接爱情。所以,找个对自己还不错,各方面也还行的男人接个婚,生个娃,然后心思都放在孩子和自己事业上面。这样的生活,既保持了自己独立的性格,又得到了世俗的满足。
身边的老人,即使年轻的时候和对方过得再糟糕,吵来打去多少次,可是等到两鬓斑白,牙齿脱落的时候不也是相互慰藉的老伴吗?当你生病的时候,他给你端来一杯水;当你瘫痪在床时,他给你洗掉沾满屎尿的衣裤;当你双眼紧闭,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们的儿女把你埋葬在泥土里,以至于你不会死在屋里,等蛆爬满腐烂的尸体发出恶心的气息才被人发现。
我们假设:如果人的生育只需要男人(女人)自己独立就可以完成,而不是两者配合的话,这世上结婚的人会不会变少?那些催婚的人会不会留下一句“你只要弄个娃出来就好,结不结婚随便你”就不再念叨;或者我们社会的养老机制足够健全,社会包容性足够大,那么结婚的人会不会变少?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三十岁左右结婚,七十岁左右变老,八十岁左右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和一个人捆绑在一起,签订婚姻这个协议,互相喂养,生儿育女,不就是为了人生最后的十几年吗?为了那十几年的老有所依,为了那十几年的风烛残年。我们不得不付出我们人生中一大半的时光,这样的代价太过承重,但也无可奈何。
我们都是普罗大众,所以必须选择普通人的生活。爱情对于大多数普通成人来说就像一截盲肠,有了它,你的生活不会变得更好;没有它,你的生活也不见得会变得更糟。我们没必须把生活搞得意味深长。
婚姻不能让你认识你自己,却能让你和这个世界以最低成本的方式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