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大相国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从公元555年建寺至今,已有1450年的历史。一千多年来,大相国寺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和许多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即有过皇家寺院的辉煌,也有着文化寺院的风采,同时也有过市井寺院的繁荣。历史上,这里不仅是佛事圣地,同时也是朝廷盛典之处,达官贵人荟萃的场所,商贾云集的市场和举行灯会、庙会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民间乐园。
大相国寺是一座有故事的古寺,在《西游记》、《水浒传》、《三遂平妖传》、《万花楼》等许多小说中,我们都能看到许多关于大相国寺的描述,比如“李世民惊梦建寺院”、“尉迟敬德六百里外的潼关建山门”、“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大相国寺水井通东海”、“狄青避难于大相国寺”等传奇故事,虽然有艺术加工的成份,但大相国寺的地位可见一斑。
翻开大相国寺的历史,渝帆在此大为梳理一下,大家可以作一个大致的了解:它的前身是南北朝时期为纪念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而修建的建国寺。北齐末年,建国寺遭战火被焚。唐睿宗景云二年,名僧慧云云游至汴州,夜宿繁台,观汴河北岸,异象冲天,至天明入城寻视,其地乃建国寺旧址。于是便四处募集资金,在此重建寺庙,但在工程未完之际,唐睿宗下诏“凡寺院无名额者,并令毁撤”。当时皇帝派大员监督拆寺时,慧云跪于弥勒像前“泣泪焚香”,“少顷,像首放金光,照耀天地”(《慧云传》)。所派大臣奏闻睿宗,睿宗曾梦见弥勒佛下凡,他又是以相王登基的,遂于先天元年下诏此寺继续建设,赐名“大相国寺”,作为其相王即位的纪念,并且还亲自题写了大相国寺的匾额。
大相国寺自唐睿宗命名以来,后经玄宗、肃宗各朝继续扩建,十分宏伟壮丽。被称为“人间天上,物外故乡”。它的殿阁、佛像、牌额、壁画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称为绝品。相传在唐代大相国寺藏有艺术“十绝”,分别是:弥勒铸像、唐睿宗题额、匠人王温的金像彩画、吴道子的文殊维摩画像、供奉李秀所刻佛殿障日、匠人边思顺所建排云阁、石抱玉所画护国除灾忠变相、车道政所画毗沙门天王像、僧智严所画三乘因果人道位次图、法华经二十八品功德变相等。其中“画圣”吴道子在佛殿内所画的文殊维摩像,还由此产生了“吴带生风”的典故。
宋代是大相国寺的鼎盛时期,成了皇家寺院。从太祖、太宗以下至徽宗,均诏敕大相国寺进行修建和扩展。至真宗朝,大相国寺的规模达到了顶峰,辖64禅律院,占地面积达540亩(渝帆注:现在的占地面积为三十亩,仅以前的十八分之一)。其规模和豪华程度,在寺碑中称“绣柳云楣,璇题玉砌,金壁晖映,云霞失容。”太宗、真宗、英宗、微宗等皇帝为寺院题额,从山门到各殿宇到处是御书。各院住持均报朝廷允准。皇帝求天祈福、帝后生日庆贺、进士登科检阅、外使进香等重要活动均在大相国寺举行,足以显示大相国寺不同凡响的太庙趋向和地位。
而在此期间,相国寺已成为重要的游乐胜地,吸引了大批文人学士流连忘返,如苏东坡、范仲淹、黄庭坚、宋祁、赵明诚、李清照、高益、燕文贵、孙梦卿、高文进等,他们在寺内交朋会友、题诗做画,称得上花光满路,留下许多佳话。而且每逢重大节日或举行庙会,则热闹非凡,尤其元宵灯会,华灯齐放,流光溢彩,高僧、达官、文人、使节、百姓出入其间,佛事、巡幸、参访、观灯、尝雪、品茗、吟诗、作画、登高、游玩等汇集其中,为京都的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
北宋末年,东京被金兵两度围攻后陷落。大相国寺和战后京城一样,被洗劫一空。金宣宗五年,大相国寺又遭一场火灾,“寺门成劫灰,止存佛殿一座。”元代崇奉佛教,僧人们又对残破的大相国寺进行了修复。元代翰林陈孚还写出了“大相国寺天下雄,天体缥缈凌虚空”的诗句,由此可以佐证。
到了明朝,因明太祖朱元璋原为僧人,所以全国各地大兴佛教,对大相国寺也进行了数次修葺。其规模虽不及北宋时代宏伟,但也气度非凡。尤其是嘉靖年问重建资圣阁后,其高阁再耸,名动天下。但到了明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大军攻攻开封不下,最后让黄河决口,使整个开封城都陷于汪洋之中。大水过后,泥沙沉淀,大相国寺与全城其他建筑一起被泥沙埋于地下。
清朝时期,大相国寺又经历多次修建,其中最大规模的修建是乾隆三十一年,乾隆帝批准动用国库银一万两,加上寺僧募捐一部分钱款。大修后的大相国寺有牌坊、一殿、二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建筑,而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最古老的建筑也就是那个时候重修的建筑。
经过漫长岁月洗礼,大相国寺虽然几经兴毁,到依然是我国最著名的千年古寺,虽然规模大不如前,占地面积仅3O余亩,但布局严谨,院落深广。雄伟壮观的山门,高大对峙的钟、鼓楼,金碧辉煌的天工殿,大雄宝殿,罗汉殿,藏经楼和大殿屋面正中菱形黄琉璃瓦图案,仍显示出皇家寺院的遗风。各大殿是清代建筑,特别是八角琉璃殿,其建筑风格之别致,为国内外古建筑所罕见,成为大相国寺的标志性建筑。八角琉璃殿内的四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雕像,眼和手各有1048只,是清代乾隆年间用一棵银杏木雕刻而成,周身饰金,气势庄严,其雕工精细,在国内极为罕见,已成为该寺的镇寺之宝。
这历史讲完,接下来就跟着渝帆的镜头一起去大相国寺看看他的现状吧:
大相国寺的山门,原为清乾隆年所修建,开封解放时,毁于炮火,解放后,政府修建一砖制牌楼做山门。现今殿式山门,为今方丈心广大和尚发心修建,匾额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题
现今殿式山门,为今方丈心广大和尚发心修建,匾额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题左边中鼓楼,另一边是钟楼,因为逆光,照片就不放了,其建筑与钟楼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迈进大相国寺的山门,直面迎客的不是哼哈二将,不是笑弥勒,而是“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就在鼓楼的前面,有一个“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塑像。想当年,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后,真长老无奈将其驱逐。但是善良的真长老写介绍信给在大相国寺工作的师弟清长老,给鲁智深找了个下家。鲁智深初来乍到,分配他做了个低层职员,管理菜园子。菜园经常受地痞偷菜骚扰,地痞们见鲁智深是新人,想给个下马威。谁知,鲁智深轻而易举就把地痞头头搞进了粪坑。从此地痞们折服,不敢偷菜,每日陪着鲁智深吃肉喝酒。一日,他们正在喝酒吹大牛时,有乌鸦不识趣骚扰,地痞欲搬梯子上绿杨树抄乌鸦窝。而鲁智深做事简单粗暴,徒手就把绿杨树连根拔了。这就是著名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虽易被后世环保主义者诟病,但足显其气力之大!
历史上“吴带当风”的典故,就出此这里, 据说刚刚出道的吴道子,在老师张僧繇引荐下到了大相国寺,老方丈于是同意让他在这里画一幅壁画。吴道子深感在藏龙卧虎的大相国寺留墨非同一般,数月下来竟没敢动一笔。直到一个皓月当空的夏夜,久久求索的吴道子在的月光下踯躅,忽地看见自己飘动的影子,于是聚心头的神思一下子喷涌而出。吴道子快步跨入大殿,在壁前笔走龙蛇,时间不长,一副飘飘而至的《文殊维摩菩萨像》惊现大相国寺。次日清晨,老方丈与众僧一进此殿,忽觉凉风习习吹散了多日来的酷热,定睛一瞧,这风竟乃画中菩萨的衣带所生。老方丈不禁惊呼:“真乃神来之笔,吴带生风。” 吴道子也因此画名扬天下,被誉为“画圣”。
上一篇:漂亮的重庆伴游女生为何没人追?
下一篇:旧金山渔人码头旅游攻略